巴黎奧運已經結束,但有關這次奧運會的話題仍然持續,其中一個是「鋤強扶弱」。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觀點的時候,也感到莫名其妙,奧運與「鋤強扶弱」有什麼關係?細問之下,才知原委。
第一種「鋤強扶弱」體現在選擇什麼渠道收看奧運節目?有些熱門的項目在不同媒體上同時轉播,但有些觀眾則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弱勢」媒體;遇上不同的比賽,有些觀眾又寧可選擇次選的項目,而不看強勢媒體。
當然,觀眾不是情緒化,而是尋求更高的素質。有些「弱勢」媒體為了尋求突破,奧運前的準備工夫十分充足,網羅體壇不同項目的評論精英,講解十分到位,真的可以幫助觀眾欣賞體育,了解不同項目的基本知識和比賽的微妙之處。到了這個時候,已不存在什麼慣性收視,更何況慣性收視已不談久矣!
成敗不能決定英雄榮辱
另一種「鋤強扶弱」是指觀眾對待不同國家的運動員,不會只帶着感性情緒而盲目表現出激動和激情。例如,羽毛球女單比賽,西班牙瑪蓮因傷退賽,與她對壘的中國何冰嬌雖然可以過關,但在領獎時特別拿起西班牙徽號的紀念章,向瑪蓮致意。可見,成敗不能決定英雄的榮辱,更不能決定運動員的「生死」。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有些運動員獲勝之後表現出來的氣燄和政治潛意識,在官方刻意強化之下,插播肉緊的吶喊鏡頭和解說,反而變得失真。曾經有一次,不知是意外還是什麼原因,當對手得分之後,還插播本國球迷搖旗吶喊,高呼助威的鏡頭;雖然一晃即過,但已成為「內部調查的事件」。凡此種種,都反映出政治滲入體育的潛意識。觀眾沒有選擇,但在心裏也會「鋤強扶弱」,不理強勢的宣傳,只集中享受運動的樂趣和欣賞落敗者的體育精神。
還有一種「鋤強扶弱」體現在因失誤而落敗的熱門選手身上。例如滑板和體操,參與者都是一流好手,但這兩項比賽卻是很容易失手的項目。所以,當選手失誤之時,觀眾的鼓勵聲音不絕於耳;如選手失誤而遭受冷落甚至譏諷的時候,觀眾又會為他們抱不平。總之,從人性的角度看奧運,既可提升體育觀賞水平,也可提升個人的德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