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博士經多年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可以透過學習與努力,不斷接收回饋,而達到一個更理想的發展。筆者也觀察到愈來愈多學校,把成長思維設定為其中一個學校發展周期關注事項,近幾年便協助一些學校推動成長型思維教育,欲在本文分享一些在學校推動成長思維時的心得和策略。
教師團隊的思維習慣
總結過去經驗,筆者認為推動成長思維的關鍵在於教師團隊的準備程度。成長思維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實踐起來會有點挑戰,涉及的是一個人的思考習慣。舉辦一兩個講座或工作坊,可以加深學生對成長思維的認知,卻未能讓他們感受到成長思維所帶來的益處,或建立成長思維的習慣。故此,教師團隊能否在日常教學,以致在課外活動中協助學生建立成長思維習慣則成關鍵。
對於教師團隊來說,亦非所有教師都能夠把成長思維將成習慣, 甚或一些教師的習慣是傾向固態思維。筆者認為學校需要準確審視教師團隊的思維習慣,繼而提供相應的培訓,例如讓老師明瞭及體會成長思維的學與教,當中需要的信念、思想習慣、常見教學語言等。此外,要為教師團隊建立成長思維,學校各級領導亦應該要掌握成長思維的領導方式,否則,便會造成氛圍不一致,例如開會時傾到固態思維,學與教傾到成長思維。
回饋文化的建立
另一個促成學校發展成長思維的因素是回饋文化的建立。回饋是成長思維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學生主要須掌握接收回饋的心態和技巧,而教師則主要須掌握給予回饋的心態和技巧。然而,筆者留意到上述的心態和技巧都常被忽略,或只是非常鬆散地被學習。
筆者過去考核國際認證教練及技術評估員牌照,是需要特別考核他們怎樣接收和給予回饋。我也留意到並非所有人本服務工作者,例如教師或社工,已掌握到這兩種技巧,故此,筆者鼓勵學校嘗試利用不同形式,進一步提高持份者對回饋文化的重視,例如把回饋變成一個課堂必要動作、讓老師參加技術工作坊甚或考試等。
須多表揚過程
學習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是成長思維發展的另一個關鍵。這一點筆者認為學校是需要多加注意和小心。在學校裏,我們常見形形色色的頒獎禮。由於時間所限,往往都是把獎項的名稱讀了出來,便把學生的名字公布,這樣建構出的是一種強調結果的讚賞。然而,要發展成長思維,我們必須多強調的是學生奪獎前的努力和付出,以至他如何面對各種困難。
每年都有不同學生拿取學術成績全級第一名,但每一位第一名都有其成功之道以及限制。筆者建議學校多放重點於協助得獎學生總結成功之道,除了唱好,亦不能忽視過去不好。此外,學校可多投放時間表揚學生成功的過程,因為這些才是其他學生需要學習的地方。
由於文章所限,下期將繼續與各位分享如何把成長思維融入各類型主題。此外,亦會談及家長在學校推動成長思維時的角色,以及如何在整體規劃中同時照顧學生學習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