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論壇探討環球經濟 巴曙松:人民幣國際化進展迅速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分析人民幣國際化前景。他認為,在評估人民幣國際化時,需要意識到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路徑。

承接前文:〈港大論壇探討中國與全球經濟 吳曉求:內需不能取代外需〉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經濟研究所(ICE)聯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7月20日(周六)舉辦了「2024年中國與全球經濟論壇」,邀請了多位重量級經濟學者和工商界領袖,聯袂分析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和應對潛在挑戰的解決方案。

應邀出席的講者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瑞龍、港大經管學院實務教授毛振華、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高培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教授、特首政策組專家組專家巴曙松教授,以及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等。

前文已談及楊瑞龍、毛振華、高培勇及吳曉求的發言,本文續介紹劉元春、巴曙松及陳志武等幾位教授的講話。

劉元春:全球經濟加劇分化 軟着陸過眼雲煙

劉元春教授認為,全球經濟在疫情後超預期地實現了軟着陸,世界經濟成長速度出現了明顯分化,未來預計還會加速。

他指出,世界經濟展現結構性的新變化:一是FDI(外商直接投資)、金融與全球價值鏈的收縮,快於GDP與貿易的收縮;二是商品貿易的收縮快於服務貿易的收縮;三是「微笑曲線」底端產業收縮,但兩端卻出現快速增長;四是世界的收縮快於中國的收縮;五是小國和新近發達國家的收縮,遠大於大國與研發密集型國家的收縮;六是地緣政治緊張國家和區域的收縮,大於地緣政治寬鬆的國家和區域。

劉元春指出,近期各國通貨膨脹率的分化,將導致未來貨幣政策調整出現強勁的不同步,進而引發國際資本與匯率的再調整。(港大經管學院圖片)
劉元春指出,近期各國通貨膨脹率的分化,將導致未來貨幣政策調整出現強勁的不同步,進而引發國際資本與匯率的再調整。(港大經管學院圖片)

劉元春接着指出,造成這一分化主要有五個原因。第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生的區域極度不平衡;第二,大國博弈和利益分配差異導致全球分工體系重構,導致不同分工環節的國家增長出現分化;第三,新一輪全球移民浪潮將改變許多國家的勞動市場;第四,各國財政空間的巨大差異將決定下一步經濟持續復甦的財政政策支持將發生分化;第五,近期各國通貨膨脹率的分化,將導致未來貨幣政策調整出現強勁的不同步,進而引發國際資本與匯率的再調整。

因此,劉元春教授認為,世界經濟軟着陸可能只是「過眼雲煙」。受到地緣政治、科技發展以及人口流動對國家勞動力市場的影響,預料全球經濟將繼續加劇分化。

最近幾天,市場憂慮美國經濟步入衰退,亞太區主要股市爆發了「小股災」;日本股市曾下跌一成二,大跌過4451點,以點數計是歷來最大跌幅,儘管其後回升,劉元春教授的警告可謂震聾發聵。

巴曙松:國際環境轉變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分析人民幣國際化前景。他認為,在評估人民幣國際化時,需要意識到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路徑。

巴曙松指出,最近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統計數據出現了幾個特點。一、人民幣國際化在貿易結算領域成長迅猛,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國家,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成長率非常高,但在投資領域和儲備中的使用卻有所下降。二、在金融交易中,借款方和負債方的人民幣使用量明顯上升,而資產方的使用則有所下降。人民幣在外匯儲備的佔比從2016年開始上升,從1.1%達到2022年的最高點2.84%。但2024年又回落至2.1%,低於澳洲元(2.2%)、加元(2.6%)、英鎊(4.9%)和日圓(5.7%)。

陳志武認為,唐朝以來的海洋貿易史,逐步鑄就了現代中國的商業文化,(港大經管學院圖片)
陳志武認為,唐朝以來的海洋貿易史,逐步鑄就了現代中國的商業文化,(港大經管學院圖片)

巴曙松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與中國的GDP和國際貿易影響力不相符。當局應透過評估新環境和變化,推動新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

他說,這些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一些經濟體因各種原因無法使用其他國際貨幣,人民幣在這些經濟體中的使用比例顯著提升,例如俄羅斯外匯市場佔比據報道超過90%。同時,人民幣已經成為一些中亞和東南亞國家事實上的貨幣錨(currency anchor),雖然與美元等主要國際貨幣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就人民幣國際化自身的進展來說已經是較大的進展。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密切貿易和投資往來,使人民幣成為這些地區重要的貨幣錨之一,這是下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條件。

巴曙松指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未來有條件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發揮獨特作用,作為離岸市場,香港的人民幣是按照國際金融規則運作的,這可以與在岸的龐大人民幣市場形成良性的互動。離岸人民幣在香港市場可以形成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產品的生態,並且可以與在岸市場互動,相互促進,相互提升,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方式。

陳志武:外貿歷史鑄就中國商業文化

香港大學陳志武教授以「從兩千年歷史看待鄧小平的開放政策:外貿改變中國」為題,從歷史宏觀角度剖析中國由唐朝以來的海洋貿易歷史,以至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如何逐步培育出現代中國的商業文化,為國家改革開放奠下根基。

在經濟圓桌討論中,論者同意中國上半年經濟回暖,但仍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港大經管學院圖片)
在經濟圓桌討論中,論者同意中國上半年經濟回暖,但仍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港大經管學院圖片)

討論:須解決內需不足及出口超預期增長

論壇也進行了經濟圓桌和金融圓桌討論。在經濟圓桌討論中,論者同意中國上半年經濟回暖,但仍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除了靠國際投資貿易支撐經濟發展,同時需解決內需不足和出口超預期增長等問題。

而在金融圓桌討論,論者指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整個大中華區的橋頭堡,亦是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橋樑,因此,應該着力提倡香港與內地互相協作的金融創新,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內地經濟發展的帶來聯動效應。

2024年中國與全球經濟論壇 2-2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