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60年 伊利沙伯醫院創傷團隊 承傳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

醫療界暱稱伊利沙伯醫院(QE)為鬧市戰地醫院,因駐守油尖旺,接下不少大型災難如嘉里火警、巴士意外、世紀疫症。她與市民出生入死一甲子,見證着急症科成熟、三合一盆骨手術讓重症創傷者活着回來覆診,創造奇蹟。

「昨晚有個女子被工程車輾過上身rollover,胸骨兩邊骨折,腹部出血,脾臟破裂……」、「75歲阿伯,今晚突然腰痛,肚很脹,AED做了USG(超聲波診斷),說有7cm血管瘤……」、「26歲男子索了K仔從高處墮下,嚴重盆骨骨折,右腿骨折,照過肚內有血,右腳沒有pulse(脈搏)……」。

這就是九龍戰地醫院伊利沙伯(QE)的急症室日常,也是新書《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隨手一揭就直衝眼球的、有血有肉的故事。

本書採用AR技術,讀者可以邊看書,邊點擊醫生專業分享的片段。
本書採用AR技術,讀者可以邊看書,邊點擊醫生專業分享的片段。

香港方法三合一:為嚴重創傷者保命保肢

據說本書源於第二章〈抉擇:生命的救贖〉〈可怕的K仔〉,由血管外科顧問、前九龍中聯網創傷總監、醫管局創傷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李建恩醫生執筆。7月16日書展講座上,特約編輯演然跟業餘演員粉墨登場,重演了李建恩醫生晚上在家教小二的兒子做功課,臨時被急召回QE為26歲墮樓男子做大手術的故事。團隊十萬火急搶救、手術台上激烈爭辯。

短劇精準地呈現出故事的精髓:首先,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手術台上不論受傷原因,救命第一,就算傷者是因為索K意外墮樓,沒有一條生命是抵死的。二,傷者一旦出現死亡骨折(盆腔骨折),死亡風險相當高,QE團隊即時採用全球首創三合一盆骨手術保住他性命。

2019十大傑青、QE外科鄭敏樂醫生解釋:「三合一手術是在不移動嚴重創傷病人的情況下,在同一張手術台上完成所有手術(外固定支架、後腹腔靜脈填塞、腹股溝篤針消除動脈血管栓塞),減省搬運病人的時間與風險,由骨科、外科、放射科、麻醉科醫生聯手完成多項手術,達致1小時內快速止血,消除死亡三角(低溫症、低酸鹼度、敗血病)、調低甚至免去強心藥,將傷者平均60%死亡率大幅下調至3.5%。」這項手術譽滿國際,更被暱稱為「香港方法」。

傷者生命體徵穩定後,李建恩醫生眼見病人如此年輕,不忍心其廢掉一條腿,以後漫漫人生走得艱難,但團隊不乏反對聲音,因為當時死亡三角已經出現,病人恐捱不到4、5小時手術,可能會die on table(死在手術台上)。但最後關頭李醫生福至心靈,想到將受傷血管上、下游的血管解剖出來,然後用嬰兒餵食管做臨時分流,傷者右腳脈搏果然重現,保命又保肢的 happy ending(大團圓結局)。

本書三位主要幕後英雄:(左起)QE外科鄭敏樂醫生、QE血管外科顧問李建恩醫生、QE急症室顧問何曉輝醫生。
本書三位主要幕後英雄:(左起)QE外科鄭敏樂醫生、QE血管外科顧問李建恩醫生、QE急症室顧問何曉輝醫生。

梁智鴻、周一嶽談專業傳承

台下坐滿QE同袍及醫學界前輩,其中包括前醫院管理局主席、資深泌尿科專家梁智鴻醫生,他既執筆為本書寫序,也親臨捧場,梁智鴻發言時表示:「書中記載的全部是發生在QE的真實故事,完全展現出61年來QE團隊如何,盡心盡力,救死扶傷,實踐醫生的天職,希望她的顯赫成就,在拆遷搬往新址後繼續下去。」

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資深骨科醫生、92年曾任QE行政總監的周一嶽醫生發言時笑稱:「最不喜歡聽到李建恩醫生說要退休,我都還在讀書進修,希望做一世醫生。」他又說:「醫生的工作重點是人,我們搶救的全是有價值的美好的生命。嚴重創傷個案異常複雜,資深醫生也要靠臨床判斷及發揮,所以傳承好重要。本書可說是傳承技術與專業精神的理想著作。」

回首說當年,周一嶽醫生50多年前在QE當見習醫生,又是醫管局成立後第一位醫院行政總監,在QE進行了天翻地覆的改革,令醫院運作更和諧、協調。醫護人員常常自動衝出來幫手,這種專業精神好難得!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說,閱讀《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勾起不少年輕時當值的回憶:「當年我受訓做外科,經常面對香港第一條高速公路屯門公路送過來的嚴重交通意外傷者,以及由荃灣、葵涌工業區送過來的工業意外傷者,翻看此書,好多急救場面湧上心頭。但對比起今日醫學水平及醫院運作的專業水平,不免汗顏!」

前醫院管理局局長、眾人前輩梁智鴻醫生也有出席撐場。
前醫院管理局局長、眾人前輩梁智鴻醫生也有出席撐場。

前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醫生,也是92年QE首任行政總裁,對這家戰地醫院有着不一樣的感情。
前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醫生,也是92年QE首任行政總裁,對這家戰地醫院有着不一樣的感情。

出版界前輩高孝湛致敬 譽為醫學、科普、文藝新體裁

令在場聽眾又驚又喜的是,今次講座除了醫生真人現身說法、話劇演繹、醫學界前輩輪番登場發言,最後還有彩蛋:出版界前輩、上海科技出版社前總編輯、香港中華書局前總經理兼總編輯、聯合出版集團前董事高孝湛現身撐場,他說「要向這18位資深的、有着崇高專業地位的醫學專家表達高度讚揚,謝謝他們合力寫出了這樣一本感動人心的文藝作品!」

高孝湛與本書特約編輯演然是忘年交。他表示投身編輯行業65年,從未遇上過一本體裁如此獨特的專業又文藝的作品。它既有醫學科普知識,又有感人肺腑的情節,「帶來的不僅僅是文體上的創新,還生動地展現了醫務人員的專業精神、醫療水平的先進及醫療運作的高水平。我們看到,在急救室旁設立24小時CT服務的重要性。我們看到,成功搶救回一條人命是一曲生命凱歌,救不回來是一種遺憾。」這些悲歡喜樂統統都是醫生的日常,最後,他引用本書主筆李建恩醫生的話來做總結:「一個真正的醫生怎能不是一位聖者!」、「這本書絕對是伊利沙伯醫院60周年慶及搬遷新址的一份盛大獻禮。」

出版界前輩高孝湛與本書特約編輯演然是忘年交。
出版界前輩高孝湛與本書特約編輯演然是忘年交。

QE同袍難得濟濟一堂,講座尾聲與周一嶽醫生拍攝大合照。在場觀眾也急忙舉機拍下這個珍貴鏡頭。
QE同袍難得濟濟一堂,講座尾聲與周一嶽醫生拍攝大合照。在場觀眾也急忙舉機拍下這個珍貴鏡頭。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