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不濫用 AI浪潮不可怕──走在前沿的資訊素養與價值觀教育

資訊科技帶來道德隱患,價值觀培育也要跟上時代。

人工智能(AI)浪潮不可逆轉,資訊科技也深深影響着生活和學習中。不論是自主學習的需要,經常要在網上查考、篩選甚至發布資訊;抑或疫情期間大量使用智能工具,都使資訊素養成為21世紀學生必備的特質。

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是,面對日日新的資訊科技,如何能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數碼公民?筆者在過去的文章裏曾主張,相比起追趕容易過時的知識、技能,引導學生持守價值觀才是資訊素養教育的核心。

科技全速發展 價值觀教育刻不容緩

資訊科技帶來道德隱患,價值觀培育也要跟上時代。教育局剛公布新編訂《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繼續將「媒體和資訊素養」列為7個學習宗旨之一;而繼2022年後,教育局今年3月再度更新了《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下稱《學習架構》)。新版本加強了中小學生認識新興科技衍生的道德議題,例如高小學生要了解AI(AI)的正負面影響、學習拒絕不道德的應用;初中生要認識過度使用的後果、學術誠信危機和版權問題。

事實上,隨着ChatGPT在2022年末橫空面世,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工具不斷演變、進化,筆者相信,在教學課程中加入相應的道德價值觀念確實重要,也讓香港的資訊素養教育跟國際趨勢接軌;同時,互聯網資訊難以監管,生成式AI工具暫時缺乏制約,建立學生的是非觀念亦是不可忽視。

歐盟AI法案按AI應用可能造成傷害的風險,對其進行分類和監管,教育與職業培訓相關的AI系統被劃為高風險系統(High risk),即對人體健康、安全或基本權利可能構成重大威脅。(資料來源: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歐盟AI法案按AI應用可能造成傷害的風險,對其進行分類和監管,教育與職業培訓相關的AI系統被劃為高風險系統(High risk),即對人體健康、安全或基本權利可能構成重大威脅。(資料來源: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筆者服務的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下稱學系)去年撥款,與保良局雨川小學開展小學資訊素養課程發展項目,為高小學生設計主題課程。該校上學期以「保護兒童」為主題,設計出資訊素養綜合課,透過新聞討論、自製短片等活動,裝備六年級學生應對裸聊、網騙等陷阱。

課後的問卷調查收集了107位六年級學生的回應,結果顯示,在上完兩節資訊素養綜合課後,他們基本掌握了正確處理網絡危機的方法(以4分為滿分,平均超過3分)。

問卷中亦包含了「使用互聯網的高危行為量表」及「使用社交媒體和自我形象量表」,結果顯示學生甚少在網上進行高危行為,以及幾乎不會被社交媒體影響自我形象(以6分為滿分,兩題平均都不超過2分)。而「互聯網安全及負責任行為量表」及「上網時的自我控制量表」的平均數值也顯示,學生在使用互聯網時傾向作出安全及負責任的行為,以及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以知識為基礎 建立道德判斷能力

四、五年級的課程則於下學期實踐,當中四年級以專題研習形式,探討「生成AI與自主學習」的課題,正好呼應教育局最新版本的《學習架構》。同學在瀏覽器、影片串流平台及社交平台多次搜尋,再觀察稍後有沒有相關廣告顯示,親身體驗數碼足跡的威力。

《學習架構》提出的九大素養範疇之一,是要認識應用新興資訊科技時所衍生的道德問題。因此,在老師帶領下,同學討論如何善用生成AI進行自主學習及潛藏危機,如隱私問題、虛假信息等。課程設計的重點不在於AI工具的操作,而是讓學生判斷正當的運用方法;同時也知道生成式AI無法取代實際學習,扺抗抄襲等引誘,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於2021年發布《兒童AI政策指引》(<I>Policy Guidance on AI for Children</I>)。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於2021年發布《兒童AI政策指引》(<I>Policy Guidance on AI for Children</I>)。

五年級課程則以「演算法」為主題,老師解說演算法概念與運作原理,同學也會瀏覽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的探索頁面、接觸不同平台的演算法,並發現演算法在數碼世界中幾乎無可避免,在不知不覺間影響生活。

有了知識層面的基礎,同學以小型辯論的形式,思考和討論演算法的優點與弊端,過程中明白要加強警惕,不能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要主動求真,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

學生主導學習 着重親身體驗

這些教學活動中都很注重由學生主導學習。事實上,新生代是網絡世界「原住民」,從小就習慣使用網絡;相反,上一代教師是「移民」,對於吸引眼球的網絡流量密碼、容易中招的網上陷阱,熟悉程度一定不及學生。老師要做的是提供背景、主題和範圍,再由學生套入貼地的例子。

以六年級「保護兒童」的課程為例,老師提供了罪案數字等背景,將網騙、裸聊、自我傷害行為等納入探索範圍。部份同學更擔任資訊素養大使,他們會思考實際場景,如時下流行的吃辣條直播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再與校園電視台合作拍攝短片,在校內宣揚防罪訊息與價值,實行學生教學生;又例如四年級同學在試用AI工具後,便深刻明白新興科技帶來便利,也有弊端,在老師帶領下作出自己運用科技方面的取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出版學與教資源,提供資訊素養教育的教學方法和課程示例。(資料來源:UNESCO Think Critically, Click Wisely! Media&amp;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riculum for Educators and Learners)(作者提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出版學與教資源,提供資訊素養教育的教學方法和課程示例。(資料來源:UNESCO Think Critically, Click Wisely! 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riculum for Educators and Learners)(作者提供)

透過投入教學活動,學生不但能學習善用當今的資訊科技,更建立到倫理標準,日後同樣能應用。感謝教師願意花上功夫,設計與時俱進又具備心思的教案。筆者期盼與各界一同努力,助下一代堅守價值觀,在資訊科技的洪流站穩。

以下為資訊素養教育的資訊,供教師參考(按字瀏覽):

江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