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港大中國發展成就與展望講座 2-1
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CCCW)6月19日(周三)在港大百周年校園舉辦講座,邀請世界銀行前高級副總裁暨首席經濟師林毅夫演講,他表示有信心204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
講座第二部分是討論環節,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教授表示,完全同意林毅夫教授對中國經濟在過去45年實現了每年8%以上GDP增長率的描述。他也同意,當小型經濟體達到一定經濟發展水平後,不能僅依靠出口導向增長,譬如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與台灣、新加坡和韓國並列。這些地區都能夠在逾30年裏保持7%的增長率,得益於民眾的努力和合作,以及和平的地緣政治環境。
地緣政治緊張 GDP再難高增長?
那麼,中國能否保持6%或7%的增長率呢?鄧希煒也同意林毅夫的觀點,認為中國有經濟增長潛力,但現在變得非常困難。首先,中國是一個大國,因此不能像70、80年代的韓國、新加坡或香港那樣僅依靠出口。其次,中國被視為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體,是美國的『威脅』,因此造成地緣政治緊張。美方實施制裁、出口管制和貿易戰、關稅戰等,力圖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
他同意,中國的優勢在擁有巨大的市場。但是,為什麼擁有這麼大的市場,中國還是不能減少依賴出口,而更多地依靠國內市場促進經濟增長呢?
鄧希煒指出,從經濟結構來看,中國的GDP中,消費佔比是39%,是世界最低之一。為什麼消費佔比這麼低?因為中國人喜歡儲蓄,但為什麼中國人要儲蓄這麼多錢?他認為,擔心老齡化是原因之一,而亞洲經濟體的一個特點,就是人們的壽命很長。因此,亞洲人會積極儲蓄,希望能活到100歲以上。因此,預期壽命很長,而社會安全網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尚未完全發展,可能是人們愛儲蓄的原因。
「看病難」、「看病貴」仍須着力緩解
他認為,要重新平衡中國經濟,政府可以考慮三件事:一是提高公共衛生的質量和減低看病成本,讓民眾不需要儲蓄太多來應付高昂的醫療開支;即使是農村地區的人,也可以隨時看病,而且費用低廉;二是設法減少依賴出口,更多依賴內需驅動經濟;三是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賺錢機會,因為巨大的城鄉收入差距仍然存在。
鄧希煒特別指出,很多西方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是錯誤的。他們認為中國的產業政策就是補貼產業,從而扭曲市場,造成資源錯配。他認為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在某些政府干預和最大化市場經濟力量之間尋求平衡。
于品海:中式經濟術語 西方人不解引起誤會
香港01創辦人、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于品海認為,中國在過去45年中採取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產業政策。一些批評者只將其放入傳統的產業政策框架中,認為中國大量補貼和進行政府參與的計劃,但實際上,中國的產業政策非常不同。
不過,于品海也直言,最近在中國流行的「經濟術語」如「新質生產力」等,對於西方來說,並不是經濟學術語。他們沒有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這樣的術語,儘管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常見的詞語。因此,「當我們說『新質生產力』時,西方對此嗤之以鼻,因為他們不認為這是經濟學術語」。
于品海不禁問,如果「新質生產力」不是經濟學中常見的術語,那麼如何能理解中國當前經濟轉型的整體戰略呢?他又舉例,中國共產黨將數據列為(新型)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這在西方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課堂上會討論。為什麼中國如此明確地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與土地、資本、勞動並列?如果西方不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中國現在在做什麼。
于品海又舉例說,「發展」在中國語境中是一個很常見的詞,但在西方,「發展」不被視為經濟學術語,因為「發展」涉及的範疇遠超經濟學。所以,他認為,中國在復興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讓大家理解其意圖和方式。如果彼此不充分交流或理解,那將會產生誤解,最終可能引發衝突,甚至戰爭。
林毅夫:中國既出口亦進口 高儲蓄率支持投資
對於鄧希煒的疑問,林毅夫有以下回應:
一、中國不是「出口導向」的國家──如果看中國出口佔GDP的比例,最高是在2006年,當時出口佔中國GDP的35.4%。現在已經下降到大約15%。所以,出口在中國經濟中佔的比例非常小。
實際上,中國出口和進口的比例幾乎相同;中國不僅出口,同時也進口,也讓其他國家從中國的增長中受益。因此,將中國稱為出口導向國家,不是對中國經濟模式的準確描述。
二、很多人說中國消費佔GDP比例很低,儲蓄率很高。中國消費的年增長率,是過去45年中世界上最高的,平均每年約為8%,其他國家找不到這麼高的消費增長率。
其次,中國的儲蓄率高,不僅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是如此。發達國家的增長率只有3%,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也在3%左右,而中國的增長率是9%。不過,一旦需要升級產業時,便需要這麼高額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投資。而升級技術並不意味着過度投資。投資需要得到支持,所以高儲蓄率並不是問題。如果想有好的投資機會,當然需要有高儲蓄率。
許多人認為中國有問題是因為中國不像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的技術增長非常緩慢,沒有這麼多的投資機會,投資回報也不高;中國有很多投資機會,投資者能夠從中受益。
港大中國發展成就與展望講座 2-2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