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哲學是可以研讀的,但也有人認為只能透過生活體驗領悟。
Some said that philosophy can be studied, others that it can only be lived.── 添·摩爾(Tim Moore)
筆者在〈資本主義以生產和貿易取代了掠奪與殺戮?〉談到資本主義的本質,並提到艾恩蘭德(Ayn Rand)提出了一個跟主流看法很不同的觀點,而被一些人視為一種哲學思想──客觀主義(Objectivism)。
艾恩蘭德是否哲學家?維根斯坦也是異類!
基本上,艾恩蘭德的觀點和她是否一名哲學家,甚具爭議。艾恩蘭德一向以哲學家自居,但一般學術界人士都認為她只是一名小說家。她的思想也被不少人認為是過於激進,過於歌頌個人權利和忽略集體利益的重要。對於艾恩蘭德的思想,筆者沒有很強烈的看法,只是覺得即使反對者的觀點成立,艾恩蘭德的觀點也值得深思,主要原因有四:
首先,何謂哲學家其實沒有絕對標準。本文開首引用添摩爾的說話,反映哲學的世界應是很開放的。拉丁文裏Philosophy的字面意思只是「愛智慧的人」,沒有說哲學一定要透過研讀學習,而怎樣研讀亦沒有一定要遵從的規矩,也沒有說名門正宗或科班出身的才有資格被稱為哲學家。
奧地利鋼鐵大王之子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被公認為21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甚至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哲學家。但嚴格來說,維根斯坦連正式的學位也沒有,他探討哲學純粹個人興趣,從沒理會過西方哲學的發展歷史,如一顆光芒的彗星,穿梭在已運行2000多年的西方哲學。
對於很多傳統問題,他並不感興趣,亦覺得不大重要。但誰也不能否認,後人綜合他留下來的文字以及其一生的言行,逐漸摸索到一些具啟發力的思考角度。維根斯坦也顛覆了很多西方哲學的傳統觀點,令我們可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看事物,甚至可說是開闢出一個新天地。
若不能先成為一個人,怎可能成為哲學家?
對很多哲學家而言,哲學是他們的興趣、才華、愛好、天賦,但對維根斯坦而言,哲學是仿如他的生命,要是叫他不從事哲學探討,就仿如叫他不要呼吸那樣。
維根斯坦對哲學家的定義也相當奇特,他說過哲學家要像在走萬丈懸崖上的繩索一樣,心無旁貸、絕對專注,不能再有追求真理之外的考慮,近乎對宗教般虔誠。要求之高,難怪在他眼中配得上「哲學家」稱號的沒幾多人。很多著名的哲學大師,在他眼中都是不合格的。儘管如此,他卻不鼓勵學生們做哲學家,勸喻他最看重的學生「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除非你不做哲學家,否則根本不能有生存的意義」。
維根斯坦值得深思的,還有他曾對亦師亦友的哲學大師羅素(Bertrand Russell)這樣說過:「若我不能先成為一個人,我怎可能成為一個哲學家呢?」另外,他亦曾評價一名學生:「他連哲學也未懂,怎會明白詩的境界?」顯然,對維根斯坦而言,哲學、文學和人生是有着很微妙的關係。
文學哲學合一 是俄國傳統
維根斯坦一直很欣賞杜思托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Brothers Karamazov)。他認為人世間可能真的存在着,像小說裏的神父那樣的人,多年來聆聽過無數人的告解,觀察過無數人,對於人性的本質和人世間的事情,有着超遠常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這一點是重要的,蓋蘭德常提到,哲學界中早有以文學方式表達哲學觀點的傳統,如尼采和歌德。蘭德更強調,將文學和哲學混而為一,是俄國哲學的傳統,如杜思托也夫斯基、托爾斯泰。這是筆者認為蘭德的思想值得深思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蘭德的思想應對格林斯潘有着重要的影響,甚至是理解這個對環球金融貨幣體制有深遠影響的奇人的重要線索。至於第四個原因,是艾恩蘭德可被視為俄國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對近代200多年人類社會發展影響的其中一脈,筆者會再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