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學生製造人造衛星升空測試成功 獲獎學金將赴西伯利亞追逐航天夢

是次計劃為西伯利亞薩哈科學院國際教育項目的一部分,通過選拔的學生今年3月遠赴西伯利亞首都雅庫次克,在薩哈科學院的教授指導下完成製造小型人造衛星,並試驗升空至離開地球表面31公里。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10名學生設計及製造的小型人造衛星(立方衞星)在西伯利亞成功測試升空,是首次有香港中學生參與自行製造人造衛星並完成升空測試。

是次計劃為西伯利亞薩哈科學院國際教育項目的一部分,通過選拔的學生今年3月遠赴西伯利亞首都雅庫次克,在薩哈科學院的教授指導下完成製造小型人造衛星,並試驗升空至離開地球表面31公里。

今年11月,科學院會將學生參與製造的人造衛星發射至離開地球表面100公里以外的太空,正式開始運作收集數據,助學生進行不同實驗,以了解氣候變化對地球環境及自然生態的影響。

同學於西伯利亞體驗極地。
同學於西伯利亞體驗極地。

校長:證明香港中學生有能力和志向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表示:「今次活動別具意義,證明香港中學生有能力和志向深入探索航天科技,相關知識領域非遙不可及。學校以創新思維帶領學生走出班房,啟發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追求,透過動手製造人造衛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構想化為現實。過程中,同學付出時間和心血,並有機會親身見證人造衛星成功升空,令人鼓舞。

他又指未來學校將繼續提供更多機會讓同學接觸航天科技:「下學年開始,小學和中學部均會在不同學科加插有系統的航天科技課程,包括設計和製造微型人造衛星,今年7月亦會到青海省的冷湖火星小鎮參加火箭發射比賽,擴闊同學的野視和體驗。」

學生與當地教授和專家一同製造人造衛星。
學生與當地教授和專家一同製造人造衛星。

參與學生:經歷難能可貴

宏信書院中四學生鄧信昶表示:「製造衛星過程曾經出現不少難題,要不斷修正編程,亦須因應天氣變化,調整發射的軌跡和數據, 確保衛星測試成功。活動其中一個有趣之處是與不同國家的學生一起解決難題,彼此要衝破語言溝通障礙,學習團隊合作精神。」

宏信書院中五學生李鎵浠表示:「我從小就希望親自參與設計和創造事物,這次有機會親手製造一個人造衛星,感覺非常奇妙,經歷難能可貴。此外,行程中有機會體驗西伯利亞冰天雪地的生活,了解當地的文化,十分難忘。」

鄧信昶(左)與李鎵浠(右)接受媒體訪問。
鄧信昶(左)與李鎵浠(右)接受媒體訪問。

11月將見證衛星發射

整個計劃為期一年,去年11月至今年3月,獲選的學生先參加薩哈科學院的線上課程,由莫斯科國立大學及西伯利亞國立航空航天大學的專家,教授有關大氣層、火箭升空和人造衛星的原理和操作,並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設計及實驗。

今年3月,同學遠赴西伯利亞首都雅庫茨克,完成人造衛星的製造工作,並成功將衛星發射到離開地球表面31公里的高空進行測試。今年11月,同學會再到當地的太空站,見證衛星發射到距離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的外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