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成為負累。享用和消化後遺下的牽連,叫做垃圾。有些人像垃圾,才亂拋垃圾。我有朋友給樓上擲下的「姨媽」巾打中,真「該煨」。
香港人的熱門爭拗,是政府應否如期強制市民使用指定綠色袋掉垃圾?話題離不開「擾民」二字;有人說為了地球更好,擾民是必須的,有人說因為擾民,政府將面對管治困難。
這城市部分人缺德,患了自私病,各家不掃門前髒。我的小時候,新加坡人常常取笑香港是city of filth;至今,對比東京或台北,我們環境的整潔程度,依然是「黑豬仔」。
比起70年代是潔淨了 但仍有努力空間
前陣子,新政府上場,各區大力掃垃圾,香港乾淨了一段時候;數天前,我在旺角鼓油街的後巷,又看到10多隻老鼠大吃廚餘。到赤柱行山,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身處大自然,人們仍然把膠樽、鋁罐、飯盒拋掉於美麗的斜坡。
當然,比起70年代,香港是潔淨了,但身為國際大都會,目前始終外觀不對稱,顏面何存?數十年前,官塘敬業街的明渠是汙臭的、灣仔道有一堆堆的垃圾、太陽蒸起有異味的官涌街、滿城見到老人家「放飛劍」落地;今天,如果可以在中環環球大廈旁見不到垃圾,我們的城市才算up to standard !
有些人公德心缺失
小市民要分類垃圾,各就各位,不外7種:塑膠的、發泡膠的、玻璃的、紙章的、食物㕑餘、金屬東西、大型物件;我看過有人把床褥棄置街頭,慘絕人寰;唉,口罩、煙頭、香口膠及紙巾,隨地拋掉,在此時此刻,處處可見。公德心?「啋你都有味」!有交稅的,覺得政府有責任為他們抹屁股;沒交稅的,覺得清潔開支,關我屁事!
有人懷疑: 政府今次用意是徵收垃圾新稅,如是這般,則或多或少,綠膠袋可讓政府多了收入。其實,香港很多人不用或不交稅,這些間接稅,有它的公共作用。我們不能一方面罵政府靠賣地賺錢,一方面又拒絕它有其他稅源!
典型的香港人斤斤計較,一個月,數十元買膠袋,省得便省,無無謂謂例如濫用紙杯紙碟的排廢自會減少,這是好事;用這原因去誘發後果,或可電照風行。
想改變壞習慣 得做好配套措施
不過,若政府想改變港人的壞習慣,舉措馬到功成,則一定要做好配套。在許多城市,市民也不會乖乖地用指定垃圾袋,或把垃圾袋放置在某地某方,於是,大型分類垃圾箱,周圍可見,予民以便;更加可以避免出現香港那種塞爆垃圾箱的情形(看看登打士街小食店前面的垃圾箱便知道回收配套不足),如果我們不先做好這些帶頭配備,便實行新措施,後果或會「倒瀉籮蟹」。
香港人,針拮到自己,會喊救命,是正常的,故此,目前有人投訴大型垃圾箱阻街、有人投訴它們有礙觀瞻,但政府應該立場堅定,不怕居民反對,誓先做好這些設施,打好基礎。英語說,bite the bullet,就是這個意思。話又說回來,不知道是否政府監察未夠,還是香港欠缺清潔工人,抑或我城真的人多垃圾多,香港的街頭,老是汙塵滿布,一不小心「趴街」,白衫變黑衫。我在東京,回酒店房間檢查,鞋底是白淨的,但在香港,每次回家,發覺鞋底鋪上了「鑊撈」一樣。
我以往居住的所謂高尚區,居民未必有人格,天天在路邊見到家犬散步後的「遺物」,於是寫信投訴,部門也只是接報一次,大掃除一次;於是,我春夏秋冬四祭,每季都寫信給部門一次,比寫情書還要多;數年往返復回,也是舊貌,我只好投降放棄!那些狗屎都曬成牛肉乾了。
有朋友說:行政的事情,永遠是當局和市民的「猜波」互動,唯有接受「你不嫌我囉嗦,我不嫌你米碎」的「半唥鯁 」局面,大家不宜奢望「零和」的完滿才收貨;明白,明白,如是這樣,則政府可如期執行「付費膠袋」政策,先開個頭,但開誠布公,講明結果要互相包容,畢竟,政府所做的,是世界環保大勢;而各界的西南二伯父,一人少句,齊齊摸着石頭過河,未嘗不可,呵呵。
聞一多曾說:「個人之於社會等於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請大家盡市民或一個善良人的基本生活責任,別亂拋垃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