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型」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未見過。50、60年代香港出版商利用各書種的紙型印刷大量小說和課本,紙型大行其道,後來印刷設備和技術不斷改進,紙型才被淘汰。
早年出版書籍或印報紙,多是用鉛活字排版,排好的鉛活字版笨重,若為了日後再版書籍而需要留下鉛字版,儲存空間要很大。為了節省做鉛字材料和放置笨重鉛板的空間,「紙型」便應運而生,大大方便書刊的再版。
簡單來說,紙型就是一塊複製的鉛字版,把鉛液澆鑄於紙板造成模具,這就好像為了鑄造一個鉛活字,所用的銅模,是同樣的概念。紙型的製作是將在鉛字版上覆蓋濕潤的特製紙型用紙,以手工扣打或機器壓製,突出的鉛字會在紙型上印出凹陷的字痕,製成凹型版面的紙型模型,重量輕且可以彎曲。紙型易於存放,適合日後澆鑄成平面版,或是捲曲澆鑄成圓型版,適合不同型式的印刷機使用,增進生產效率。
1949年大陸政權易手,上海、廣州等地陸續有出版界人士來香港,帶來了大批書籍及紙型,開設出版和經銷機構。除上海印書館外,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大公書局、上海書局等其他出版機構均在此時期開辦,出版以青少年為對象之文學、翻譯、學生補充讀物、科技及工具書等。出版社之間互相租用紙型出版小說和文史哲等書刊。
筆者收藏了一套《御苑蘭馨記》的紙型,年代久遠也保存良好。此書為德齡女士原著,英文書名Old Buddha。德齡乃慈禧太后隨侍女官,她以親身見聞以傳記小說體裁描寫慈禧軼事。中譯本《御苑蘭馨記》全書130頁左右,一塊紙型刊登兩頁文字,整套書就用了60塊紙型,數量不算少。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