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靠不住

知道本身主觀感覺的局限,主持面試者可以怎樣應對呢?首要的,是要有意識地暫停判斷,多用不能只答是與非的開放式問題,不斷搜集求職者經驗和能力的實質證據。

一說到求職面試,每位行政人員都有自己的幾段趣聞逸事,除了茶餘飯後八卦一下外,不少事例也教人反思。還記得那些年的打工歲月,應徵一份跨國企業的主管差事,把關者的其中一道考題,令我記憶猶新。

過了暖身及經驗的基本問題後,這位主考官面帶微笑地問:「假如有全能的上帝,會賜你三個願望,但都要關乎這份工作的素質,你的選擇會是甚麼呢?」自問反應敏捷的我,不假思索回答──智慧、膽量及熱誠,然後略為解釋個人定義,以及對主管工作的重要。

從樣子看得出對方很滿意,很大機會我說中了他的心意。無論如何,他接着花了不少時間,分享自己的看法,也一如所料,與我大同小異。後來,還問了幾個隨意的問題,便結束了約一個小時的面試。我知道成功在望,果然第二天便獲得了聘書。

面試主管要有意識地暫停判斷

這個小故事的「教訓」,除了此類假設性問題是否有用或適合外,更關鍵的是,不少負责面試的行政人員,都喜歡憑主觀感覺和一己喜好來作聘用決定,就我所見,有時職位愈高,愈容易有此傾向。高管見多識廣,閱人無數,本應有助挑選合適人才,然而閱歷是把雙刃刀,既可「快刀斬亂麻」,亦容易讓人輕率錯下判斷。

人非草木,表面理性和潛藏感性往往並存。當主考官碰到觀點相近及説話投契的應徵者,自然而然地產生好感和認同,頻道一致激發的「化學作用」下,嚴肅的表情及語氣會隨之收下,彼此互動亦會漸漸變得放鬆,判斷也不自覺地開始偏向。反之,遇到喜好和頻道不同的求職者,主考官會愈發顯得拘謹僵硬,愈談下去,便愈覺失望,甚至產生反感。一般到這時候,面試便會草草收場,結果也不用說了。

知道本身主觀感覺的局限,主持面試者可以怎樣應對呢?首要的,是要有意識地暫停判斷。經驗告訴我,所謂初步印象,以及人際觀感,一般在15至20分鐘內,會逐漸中和淡化,到那時才開始逐步判斷,比較客觀可取。這樣下來,不少驟眼看來木訥平庸,或者言不及意的應徵者,當稍為站穩陣腳後,表現有機會回復本來的水準,甚或漸入佳境。但可惜的是,不少考官早已急不及待下了決定,餘下時間只是為決定找藉口而已。

暫停判斷之餘,面試主管還須多用不能只答是與非的開放式問題,不斷搜集求職者經驗和能力的實質證據。還有,要向記者朋友偷師,不要放過跟進提問的機會,須知答問這回事,有點像武林高手過招,只要對方一接招,就有露出破綻的可能,接着的連消帶打,才有更大機會迫出關鍵的能力細節,以及個人實際取向,魚目混珠者才不致僥倖過關。

說到底,事實而非感覺,才是面試後聘用決定的有力佐証。

原刊於《JMEN》,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