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紫藤花開

文徵明在博物館的展品,構圖平穩筆法端正,水墨為骨,青綠敷色,山岩崢嶸,樹姿傲然,描繪出中國文人畫最講究的清、幽、寒、靜。

學校內有棵文徵明親植的紫藤花,仲春花朶怒放,如白居易的詩句:「藤花無次第,萬朵一時開」。紫色伴着清香一片蒙茸。50年代末,無知的少女學子,仰望着這棵盤枝虬曲的樹幹。此樹是吳門文脈的標誌,靜思自己屬於哪一朶呢?一陣微風飄落了一瓣小花,莫非是因脆弱而淘汰?芳樹花自落,花開花落是世態常情,何必太傷感……忽被午餐的鈴聲敲醒,廚師為改善師生們的饍食,把花兒做成糕點放上了餐桌。第一次嚐到這美食,口齒留香,至此難忘。

追溯那位植樹的儒家君子、明代書畫四大家之一的文徵明。距今482年前,那年文徵明63歲,畫完拙政園的圖稿,為友人王獻臣在院牆邊隅處,親手種植一株紫藤。歷經歲月的洗禮,滋養得如此蓬勃,如今這紫藤榮稱「文藤」,其種子成了蘇州博物館的文創禮品,文化底蘊深厚的高檔產品!(當初的校舍已劃入蘇州博物館的範圍。)

大器晚成

文徵明(1470-1559)生於明朝成化六年,與畫友唐寅同歲,他高壽一生經成化、弦治、正德、嘉靖四朝。墓葬蘇州相城區孫武紀念園。先祖與文天祥同族,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舞象之年因寫字不佳,不得參與鄉試,便發奮習書,字是練好了,依然屢試不第,10次應試皆未取得功名。至54歲才受蔫,以貢生進京,待詔翰林院入朝為官,屬於文書之職。

任內目睹官場腐敗,3年後一再乞歸,57歲回故里翰墨自娛,潛心詩文、書畫30餘年。文徵明、沈周(他的老師)、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書法上與祝允明、王寵譽為「吳中三家」。他開智較遲,大器晚成。筆耕不息至90高壽,仍為人寫墓誌銘,擱筆畫案,端坐椅上溘然長逝。

清幽寒靜

文徵明在博物館的展品,構圖平穩筆法端正,水墨為骨,青綠敷色,山岩崢嶸,樹姿傲然,描繪出中國文人畫最講究的清、幽、寒、靜。中國畫的紙或絹,經不起歲月的滄桑,難以保持歷久常新。畫面蒙上了一層黯啡舊氣,卻更顯古色古香的審美趣味。筆者很偏愛他的小楷,起筆輕快爽利,收筆重頓平穩,用筆乾淨果斷,點劃飄逸堅挺。求學時曾經臨摹,可惜踏出校門未有堅持。

附上文徵明的兩幅山水畫:《千巖競秀圖》(34cm x 130cm),是文徵明80歲的傑作,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萬壑爭流圖》(35.2cm x 132.4cm)也是晚年的之作,現藏於南京博物館。兩幅遺作平淡悠遠,體驗文徵明內心與宇宙間的萬象。筆者均有近距離拜覽。前人一絲不苟,山體、坡石、水源流淌、人物互動,層次有序。令人嘆為觀止!

紫藤花下的女生,揮之不去的回憶,偶爾以拙筆寫紫藤。筆端無定法,似曾相神交。夢移舊時影,微渺寄深情。不計是何脈,蒼藤紫蝶飛。

偶爾以拙筆寫紫藤。
偶爾以拙筆寫紫藤。

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