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信仰是台灣西南沿海重要的民間信仰,王船祭則是王爺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科儀;而三年一科的東港王船祭更名列台灣最有人文特色的民俗活動。筆者近年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對鄰近地區的民俗活動一向十分留意,對聞名已久的東港王船祭更十分嚮往,可惜機緣未到,一直未有機會前往考察。去年蒙香港文化博物館鄒興華館長的邀請,前往台北在「港台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會」中分享本校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的兩項計劃,分別是「以區為本—長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究課程」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推廣活動計劃」。過程中認識了不少台灣民俗學者,直接促成是次難得的考察機會。
今年十月上旬,筆者獲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林茂賢副教授的邀請,參加該大學及靜宜大學的聯合考察團,七輛大旅遊巴浩浩蕩蕩的從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啟程前往南部的屏東東港。東港王船祭醮期共七天,第一天是到鎮海里海邊「迎王駕」及「過神火」;第二天起連續四天「王駕出巡」,繞境東港鎮各區及鄰近鄉鎮;第六天是王船「陸上行舟」繞境法會;第七天凌晨「送王」。我們參與的是最後兩天高潮的祭典,即「陸上行舟」繞境法會及「送王」燒王船。
燒王船儀典莊嚴
我們到達東港鎮鎮海里東隆宮時已近黃昏時分,第一項要考察的是為王船「添載」的儀式。只見主禮人員按照清單把一眾祭品,逐件逐件送上王船,有生活用品、娛樂用具、軍事武器,一應俱全,整個儀式三個多小時,途中不斷焚香薰染,儀典莊嚴。
晚上九時,東隆宮最前方空地,架設了神壇,準備進行當天晚上最重要的宗教科儀「和瘟押煞」。「和瘟」在勸請眾瘟神疫鬼登船,如有不從者再施法術強制押解上船,謂之「押煞」,最後再行祭拜祈求瘟疫邪煞遠離斯土。
燒王船的原意是送瘟出境,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它對內凝聚東港人的向心力,整合族群關係、發揚民俗文化;對外則能彰顯東港的文化特色,促進觀光休閒。東隆宮附近的廟會十分熱鬧,筆者在考察之餘,亦忙裡偷閒,遊逛了一會,規模之大,前所未見。
凌晨時分,東隆宮外已開始聚集眾多手持香火的信眾、手持相機的遊客。他們共同的焦點,當然是蓄勢待發的王船起駕。陸上行船,信眾及遊客前後簇擁,加上天上的煙火、路旁燃放的鞭炮,聲勢之浩大,比長洲太平清醮遊行不知多勝幾籌﹗最高潮莫過於王船被移送到鎮海官旁的海邊,大家屏息以待,待金銀冥鏹的假山隆隆升起,王船升起桅桿及風帆,「送王」在烈燄下開展。
東港人所造的王船仿效古代戰船,採用柳安或紅檜等高級木材,施工相當費時,但焚化卻不需兩個小時。最後中桅倒下,即整個燒王船祭典結束,筆者亦趁機留影一幀。
(封面圖片、插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