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生於隋開皇十七年(597)。父李淵祖籍隴西李氏,但李世民的血液淌流着胡人血液恐怕更多。李家是隋王朝的外戚,楊堅未當隋文帝時和李淵是好朋友,兩人同娶獨孤氏女兒為妻。李世民有同胞兄弟三人,兄建成,弟元霸、元吉,元霸早逝。
名稱李世民有典故
他所以叫世民,原來有正史有載。世民4歲時有相士入府替他們看相,見到世民時驚說他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能濟世安民」。李淵聽了初而高興,豈不是會當皇帝?一想不妥,當今皇帝在位,若相士言傳出去,有抄家滅族之厄。便立即派人追殺相士,豈料已失相士蹤影,但還是把兒子命名「世民」。
大業十一年李世民16歲,隋煬帝被突厥圍困,李世民即應詔救駕勤王。翌年,李淵被農民軍包圍,李世民率領小隊人馬,如飛將軍下降,衝進重圍把父親救出來。李淵為太原留守,有兵權、有地盤、還有晉陽宮屯積軍需財富,當時已有40多股叛軍已造反,但李淵始終猶豫不決。
李淵多番猶豫退卻 世民數度痛陳利害
大業十三年七月正式誓師,元吉留守太原。唐軍迅即拿三城,繼續進軍靈石,守軍堅守拒戰,李淵洩氣,下令撤兵回太原。李世民知道後陣前大哭,訴說一經撤退軍心便散,將四潰而逃。凶多吉少,一眾死期便在眼前。李淵一想不錯,急急召回兵馬。結果給李世民攻破城,於是兵渡黃河,雄師已增為20萬人,李世民當時只有18、19歲。
四子元吉為并州總管,劉武周派兵進襲,元吉即帶同妻妾財寶連夜逃回長安。李淵宣布放棄河東。李世民聞後,願領兵三萬力戰,結果獲大勝,元吉失地則全部收復。
此一戰役後,李淵擁有河東河西,李世民伐王世充,王堅守多日,這時唐軍圍攻多日不下,又知竇建德十萬援軍浩浩蕩蕩將到,有兵員提議回師,李淵亦有此意,李世民執意反對。這時李世民將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圍城,一路與竇建德混戰,結果竇建德墮馬被擒,勝負立分。王世充終於投降,前後共11個月,黃河南北盡入大唐版圖。
建大唐王朝 私許更換太子
李淵武德元年稱帝,立長子建成為太子,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掃蕩隋末群雄,李世民居功至偉,但父親李淵待之極為不公。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耽於逸樂,視建功立業的李世民為眼中釘,均欲除之而後快。
太子與李世民明爭暗鬥
起事初期,李淵私許事成之後封世民為太子。後來循漢俗立嫡,本已定案,皇朝早定太子名位,何來明爭暗鬥?可是每次世民立下大功,李淵便私許更換太子一次。事過境遷之後,立即將諾言拋之腦後。這弄到現成太子寢食不安,後備太子望梅止渴,已潛露只有刃血方能解死結。
李淵登基後,還記得相士說李世民帝主之相的話,對李世民十分為忌憚。一次太子建成與元吉密謀,密差手下楊文幹領兵殺向李淵、李世民一起巡幸的仁智宮。茲事體大,早有告密文書馳報李淵,李淵徹夜奔逃,驚魂甫定後叫世民對付叛軍,說事完之後,世民便當太子。建成知事洩,立即輕車從簡直奔仁智宮請罪請死。因有元吉、妃嬪、近臣說情,事情不了了之,更換太子一字不提。
弒兄殺弟 玄武門之變
太子逼迫秦王府日劇,秦王府中人急得像熱鍋上螞蟻,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堅決表示要向太子和齊王動手,最後決定明日反撲,在玄武門舉事。
第二天拂曉,李世民、長孫無忌、程咬金、秦叔寶先到上朝必經之地玄武門。不久建成與元吉並轡施然而至,突下意識知道暗藏殺機,撥轉馬頭退走。李世民即拍馬追趕,李世民已一箭便射死建成,隨着元吉亦中箭,帶傷狂奔,尉遲敬德追及補上一槍,登時了結。尉遲敬德於是把二人頭顱割下,懸掛在門樓上,大呼建成、元吉已死。東宮武士見了,一哄而散。
斯時李淵正與眾臣朝商議,聽報玄武門外廝殺。卻見到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威風凜凜闖進來,李淵慌忙問他意欲何為。敬德說:「太子和齊王造反,臣下特來保駕。」李淵驚疑未定,李世民趕到,即拜伏地下太哭。朝臣見此血肉相殘場面亦多下淚。李淵說:「我明白了!」李淵知道風向,也只有即時承認李世民所作所為。
李淵裝胡塗 忌憚世民
不久李淵退居太上皇,唐朝新時代開始。玄武門事變,在於三子爭皇位繼承權。舉旗反隋,攻城掠地全憑世民。李淵事事卻偏坦建成元吉,掣肘世民;事事裝胡塗,有意無意都壓世民。但一遇戰事不利,便輕許更換太子為餌,藉以驅使世民勇戰沙場,李淵何以如此偏心?建成武裝部隊圍攻仁智宮,李淵仍不問罪,筆者以為主要原因留下建成一脈,來平衡世民的勢力。
李淵早相信世民有帝王之命,今日自己為帝,處處防小兒子篡位,此點芻論至今尚未見史書道及。李淵家族胡風,不立嫡長而立軍功,也沒什麼大不了。或者,絕口不應允會更換太子,使世民心死安分,玄武門之變或可不致發生。當領袖如此不公,能有好下場只求異數。
李世民玄武門殺兄殺弟而奪得帝位,史書上認為是李世民一生最大污點。但筆者認為過不在李世民,而在李淵私心偏偏袒。唐高祖李淵最忌憚的人原來是自己的兒子。
按:本文2024年1月改寫修繕。李世民事跡拙著《燭光下的歷史》當有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