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和繁體字更好?談談在外地如何學習中文的相關問題

如果在外地學習中文,學簡體字還是學繁體字較好呢?在家中說粵語,用普通話還是粵語教語文好呢?從教育的角度出發,當然是用母語──粵語來學習語文。至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取捨則十分簡單──識繁寫簡。

近來不少人在外地生活,無論是短期觀望或是長期逗留,假如家庭中有小孩子的話,都希望他們仍然有機會學習中文,繼承傳統文化,並在日後的生活中能夠與他人有效溝通交流。這個學習目的基本上和我們在香港本地學習語文並沒有太大分別,但困難在哪裏呢?

情況如同我們在本地運用粵語或普通話並沒有太大問題,因為有一個華語的語境,孩子在生活當中,潛移默化之中已經學習了語言的文法及語用方式。但當我們的孩子在校內學習英語的時候,如果提供的語境不足,運用的機會不夠多,家長如不透過其他方法努力補充填缺,孩子學習到英語的效能自然大幅減弱。

同樣,孩子如果在外地,身處全英語的環境,他們可能在兩、三個月中已經掌握日常口語的能力,甚至乎口音與外國人幾近無異,這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成人則不然,除非本身已經有一定基礎,否則需要從更有系統的學習中方能掌握。不少研究顯示,孩子和成年人在學習及運用語言的時候,腦部所運用的區域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年紀愈大愈難學外語的原因。

粵語學習更好

早前在外地和一位家長說起如何學習中文的問題,我覺得十分有趣,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在外地學習中文,學簡體字還是學繁體字較好呢?在家中說粵語,用普通話還是粵語教語文好呢?

大家都知道香港不少國際學校都會以普通話及簡體字教授語文,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大中華地區,簡體字和普通話的普遍性十分強,如從日後在職場或日常生活的社交需要出發,這是十分實用性的考慮。而簡體字由於筆劃較少,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相對容易入手的書寫字形。

儘管如此,從教育的角度出發,當然是用母語──粵語來學習語文,粵語在語音或用字上保留了不少古漢語這些優點不用再多說,在培養理解能力的時候,運用粵語有利孩子作高階思維訓練,對高年級的學生會有較大的好處。

識繁寫簡效能高

至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取捨則十分簡單──識繁寫簡。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日常的情況嗎?我見不少人在用智能電話手機輸入的時候,都只是書寫簡體字,但輸出的是繁體字,然後才發出訊息。漢字從象形文字逐漸演變,其過程有一定邏輯和源流,在教授學生時,我們可以從部首推理出相關的意思,從部件中聯想到相近字音,聰明的學生就能舉一反三,差不多有70%的機會能夠猜想到字詞的意義。

簡體的限制在於不少字的不同部分都用同一個部件,以致較難聯想到字詞的本義,如果沒有上文下理或拼音提示,就會較易產生理解上的困難。例如「難」寫成「难」,「鄧」寫成「邓」,「雙」寫成「双」,「歡」寫成「欢」,全部都用 上「又」,但我們並不能從「又」中推理出字的意思。因此,學習繁體字在看到簡體字的時候很多時會明白,但相反情況則較難出現。

那不用要運用簡體字便好了?那又不然。還記得筆者在高級程度會考時選修中國歷史,老師教導我們在應試的時候謹記運用簡體子,以便寫得更多更快,這實在非常有用。加上現實上我們在生活中也有不少時候為了方便或省時,都會以簡體字書寫,從實用性來說,亦確有一定價值。

故此,結論很簡單﹕兩文三語皆需好,識繁寫簡效能高。

延伸閱讀:〈沒有課本怎麼辦?談談在外地如何學習中文的相關問題〉

陳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