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日到來,憶往昔,在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兒童權利公約》,為保障兒童生存、發展、參與和受保護的權利奠定了牢固的根基,是人類對下一代許下承諾的重要時刻。故此每年11月20日之所以被定為世界兒童日,不單是為了提醒大人們堅守承諾,更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權利,鼓勵他們就社會議題勇敢表達己見。
共融是兒童權利的關鍵概念之一,主張每位兒童,不論其國籍或種族,都平等享有人權。正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出版的書籍Deprivation and Discrimination所言:「兒童代表了其民族、種族或宗教信仰的傳續,決定了社會未來的多樣性」,不同膚色、族群、背景的兒童將團結在UNICEF的藍色旗幟之前,仿如藍天下凝聚的七色彩虹,映射社會的多元共融。
捍衛兒童權利 依然任重道遠
然而,要切實捍衛每一位小朋友的權利,我們依然任重道遠。UNICEF的研究報告指出,來自邊緣或少數群體的兒童更容易在社會上遭受剝削和歧視;他們不僅是全球危機發生時首當其衝的一群,更佔了失學兒童的大多數。為改善此情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球推出大型倡議”No child left behind: #LetsGetLearning” ,致力於確保邊緣化兒童獲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們通過該項目,呼籲並支援學校和老師建立包容且多元的學習環境,並透過鼓勵學生間的語言、飲食、服裝等文化交流等,促進不同背景族群文化的保育和弘揚。
在香港,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CIEF HK)推出「SDG行動派──少數族裔青年教育計劃」,通過舉辦工作坊、參觀和考察等活動,提升本地少數族裔青年的技能和知識; 更鼓勵並協助本地少數族裔青年設計以學校或本地社區為本的項目,一方面響應聯合國第13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氣候行動」,讓他們發揮影響力,為社會帶來積極的改變的同時,另一方面讓社區聆聽他們的聲音及參與他們的活動,促進社會交流及共融。
保護少數群體兒童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是讓不同文化百花齊放、人類文明充滿色彩的關鍵。今日便是世界兒童日,希望大家能夠不分族群或背景,為有需要的兒童和家庭伸出援手,為建立一個更多元共融的社會挺身而出,為每一位小朋友構建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