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課的體驗

國慶前夕,筆者參訪湖南育英學校,觀摩其「勞動課」,筆者一向誤會了勞動教育離不開體力勞動,原來也有充滿藝術的一面。

初秋之際,到訪湖南,有機會參與他們的勞動教育,教的是「湘繡」。見到孩子們不論男女心靈手巧,一針一線,把一幅幅的藝術品在布上展現。筆者當初以為是自選的社團活動,聽着聽着才知道是學校特色的勞動課程。

勞動教育 藝術的一面

國慶前夕,筆者參訪湖南育英學校,觀摩其「勞動課」,筆者一向誤會了勞動教育離不開體力勞動,原來也有充滿藝術的一面。當天一眾校長老師走到育英小學的活動室,除了見到精神抖擻的孩子們,還見到幾位老師面前擺着大型刺繡工具,所用的絲線比頭髮還幼細,原來老師正進行「雙面繡」,即在一幅布的兩面繡出兩個相同的圖案。這就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湘繡」。

我國有四大名繡: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繡」。當中以「湘繡」為中國四大名繡之首,「雙面繡」也是「湘繡」所獨有。

筆者坐到一位育英學校女生旁,女孩一邊向筆者示範不同針步的刺繡,一邊分享自己過去一年進行勞動課的成果。原來所有高小的學生,不論男女一律要在勞動課中學「湘繡」,因為這是他們的「民族符號」。孩子對「湘繡」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類)深感自豪,並認為自己有傳承這工藝的責任。

還記得筆者上學年跟辦學團體到彿山,也有觀摩當地學生勞動課的成果。當時一列列排列齊整的油麥菜、小黃瓜和1米多高的玉米都震攝筆者腦袋。儘管規模不大,但極有系統,據老師們的分享,孩子們的參與更是一個也不能少 (參閱2023年5月18日的〈勤有功,戲亦有益〉)。沒想到湖南一行,更發現勞動教育有其地區特色,這也讓勞動教育更具意義。

勞動教育的基本特徵

筆者從網上找來勞動教育的資料,得知中國的勞動課程要從20世紀50年代說起,當時的勞動教育主要目的是用以緩解畢業生的升學壓力,體力勞動為主;及後也曾以勞動教育賦予政治教育的功能。2001年,我國基礎教育領域開始新一輪課程改革,國務院頒布《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要求在小學至高中階段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勞動教育被納入綜合實踐活動範疇,拓展了勞動課程實施的形式,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一至九年級的國家課程中包括勞動課,規定勞動課、綜合實踐活動每周不少於一節,亦不少於一小時,並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配合,佔一至九年級總課時14至18%。

2020年,國家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稱《綱要》)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強調除實踐外,反思交流同樣重要,避免「有勞動,無教育」情況的出現。

《綱要》清楚指出勞動教育的3個基本特徵:一、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二、突出的社會性,要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係;三、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註)

這讓作者反思,香港的勞動教育在哪裏?如果香港要開展勞動教育,應該如何是好,方向往哪裏去?

資料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綱要來了」,2020年07月15日

鄭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