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本港每4宗成人死亡個案 一宗與敗血症相關

敗血症在本港不但是愈來愈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病後的痊癒情況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太大改善。及時治療是對抗敗血症的關鍵,因此公眾應多加留意敗血症的病徵,發燒、咳嗽帶痰、排尿灼痛、寒顫神志不清、嚴重呼吸短促等。

敗血症是身體對感染出現異常反應而引起的致命疾病。為掌握敗血症對本港整體人口造成的負擔,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研究了2009年至2018年間超過 1,300萬例於公立醫院求診的成人電子病歷紀錄,並進行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本港所有成人死亡個案中有四分之一與敗血症相關。在該十年間,成人敗血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更每年分別平均增加2.8%和1.9%。

研究團隊希望是次發現能提高公眾對敗血症的關注,並促進敗血症的早期治療。研究詳情已在國際醫學期刊《臨床感染疾病雜誌》發表。

凌若崴醫生指出,敗血症在本港不但是愈來愈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病後的痊癒情況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太大改善,情況令人擔憂。他期望是次研究發布可提高公眾對敗血症的關注,並促進敗血症的早期治療。
凌若崴醫生指出,敗血症在本港不但是愈來愈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病後的痊癒情況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太大改善,情況令人擔憂。他期望是次研究發布可提高公眾對敗血症的關注,並促進敗血症的早期治療。

多重器官衰竭的敗血症患者 半數死亡

敗血症是本港的嚴重疾病,每年影響着千分之一的成年人口。這種疾病可以影響肺部、腎臟和肝臟等重要器官,患者倘若出現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可高達47%以上。

大部分敗血症流行病學研究是利用病人出院資料紀錄庫或死亡證中的代碼,以評估敗血症對當地社會造成的影響,但這些研究方法的敏感度較低,而且特異性有限,所估算的敗血症發病率或死亡率趨勢未必準確。為克服這些缺點,中大醫學院團隊使用基於電子病歷的數據來估計香港成人敗血症的負擔。採用這種評估方法,有關病歷須具有推測受感染的臨床證據,包括臨床病菌培養和接受抗生素治療,以及出現併發急性器官功能障礙,才會被定義為敗血症個案。

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博士研究生張真赫先生補充:「我們是繼美國後第一個使用基於人口電子病歷的監測數據,來估計敗血症影響的研究。這種評估方法高度準確,能夠客觀地反映成人敗血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趨勢。」

敗血症康復者程先生表示,早前罹患肺炎卻拖延了約半個月才求醫,結果病情嚴重至出現多種器官衰竭,幸治療後現已可重新工作和運動。
敗血症康復者程先生表示,早前罹患肺炎卻拖延了約半個月才求醫,結果病情嚴重至出現多種器官衰竭,幸治療後現已可重新工作和運動。

敗血症的沉重負擔和對抗其之關鍵

研究團隊分析了2009年至2018年間本港公立醫院超過1,300萬住院病例。結果如下:

  • 敗血症發病率每年增加8%。從2009年的每十萬人有624例,增加到2018年的每十萬人有759例。
  • 敗血症死亡率每年增加9%。從2009年的每十萬人有142例,增加到2018年的每十萬人有156例。
  • 研究期間敗血症在所有死亡個案中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加,年增長率為9%。在2018年,香港所有成人死亡個案中有27.8%與敗血症相關。
  • 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是敗血症成年患者中最常見的三個受感染部位。

研究的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凌若崴醫生總結:「我們的研究結果突顯了敗血症對本港社會造成的沉重負擔。敗血症在本港不但是愈來愈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病後的痊癒情況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太大改善,這些情況實在令人擔憂。及時治療是對抗敗血症的關鍵,因此公眾應多加留意敗血症的病徵,除了發燒、咳嗽帶痰或排尿灼痛等受感染症狀,患者亦會出現寒顫、神志不清、嚴重呼吸短促、排尿減少、頭暈和皮膚變色等,如出現這些情況需盡早求醫。」

這項研究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的支持。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