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出,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月將在三藩巿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15日至17日)會面。面對中美關係回穩,愛國愛港評論人士急改口徑,轉為認同與支持在這中美關係的新常態下,香港需要服從大局和有所配合。第十屆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早前在《明報》撰文,不僅指出「中央有關部門和特區政府都鼓勵香港商界人士,與西方國家有關人士多接觸交往,以鞏固和加強雙方經貿聯繫」,更一定程度為近期的鷹鴿路線之爭定調,強調香港對國家最大戰略價值在經濟——面對美國遏制封鎖中國,世界需要香港扮演「超級聯繫人」及實行普通法的香港,香港同時也需保持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及重視與美國及其盟友的貿易往來——與年中以來建制漠視中美關係止跌回穩、繼續將治港方針向左傾斜的情况大不相同。
由此看來,這次風向轉變不像是只為下月的「習拜會」搖旗吶喊,更似是中央已微調特區政府的施政重心與路線,並囑咐香港要主動把握這次機遇。
後知後覺的政策調整 避無可避的雙邊會談
當然,中美雙方吹風到了如此程度,下月的習拜會應無懸念;但當各界仍在觀望習拜會會否成事之際,香港傳媒眼明手快,已查出特首李家超在峰會同一時間,將出席由多個本地及國際商會聯合舉辦的午餐會,解釋《施政報告》的措施,幾可肯定無法分身前往三藩市出席峰會。這除了顯示財政司長陳茂波代表香港出席峰會的成數極高之外,也反映出北京未有堅持要美國改變較早前不讓美國制裁的李家超出席峰會的決定,間接證明了中方對這次會面的積極態度。
儘管於上月下旬,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從不缺席參與重要的多邊論壇,為將舉行的習拜會鋪路,唯事實上習近平才剛缺席了9 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由總理李強代表中國與會,其直接結果是給予了印度一個絕佳機會,向世界宣示自己才是「全球南方」更合格的領導者,並加強其在亞洲區內的領導地位;此外亦讓拜登吃了「頭啖湯」,在峰會後訪問越南兩天,把美越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地位。反觀北京,現在才就習近平本月底或下月初到訪越南做準備工作,已遲了一步。
由此可見,習近平不出席APEC 領導人峰會的代價極大。而且上一次中美兩國元首在2022年11月達成的「峇里島共識」含糊不清、缺乏結論,令兩國急須就眾多重要議題磋商。因此即使撇開中國國內經濟問題不談,習拜會對中方而言,其實已避無可避。
須經營港美關係 防美採取「最終手段」
另一邊廂,香港的經貿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其實更是命懸一線,迫切需要在中美關係回穩後理順和處理。行政會議前召集人陳智思幾天前才在報章撰文,提醒人們美國對港所持的姿態和潛在影響: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7 月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並將提交參議院全會審議;倘法案通過,將授權美國總統決定是否取消香港特區駐美經貿辦的特權豁免待遇,香港在華盛頓、紐約和三藩市的3 個經貿辦可能因此關閉。
由此可見,儘管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早於2020年已撤銷《香港政策法》下的香港特殊地位及相關商業優惠措施,但實際上某些特殊待遇如香港駐美經貿辦,至今仍未受影響。而所謂制裁,其實也只是制裁中國內地及本港官員個人而已,姿勢大於實際。所以總體而言,美國對港還是留有情面,仍未真正觸碰到有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聯繫匯率等命脈和筋骨。
但若中美博弈持續加劇的話,可以想像美國將採取更多針對性的措施和政策,誘導資金離開內地和香港市場。事實上,目前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佔極大比重,外資公司亦開始不做中概股生意,不斷縮減香港辦公室規模,基金撤離及減持比重。長此下去,情况將與脫鈎無異。到時候無論是外資狙擊香港市場,抑或是美國當局採取更具決定性的措施,動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付出的代價將會大大減少——對他們來說是不痛不癢,唯對香港卻是生死攸關。無論何時,香港都須全力避免出現這種最壞情况。
白費港美關係關鍵機會窗口
因此,隨着今年6 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中美關係從最低點止跌回升,香港實在有必要把握機會,緩和港美關係,以防最壞情况發生。其實早在今年2 月布林肯計劃訪華後,這個改善港美關係的機會窗口早已出現;只是隨後發生了「氣球風波」,令該發展有所遲延而已。而這個機會窗口的重要里程碑,本應是李家超出席 APEC領導人峰會——假如美國容許李家超出席,必可為進一步改善港美關係締造契機,這也是筆者的願景。
豈料7月3日,香港警務處國安處各懸紅100萬元通緝8名海外港人,導致美國總統拜登於7月11日發布行政命令,再延長前任總統特朗普於2020年的行政命令,維持中止對港特殊待遇,並直接令李家超的出訪告吹。據筆者了解,一開始美國當局對應否讓李家超出席峰會本來未有定論,是香港當局繼續其左傾政策,以及對美國吹和風不瞅不睬,導致李家超被拒參加峰會,白白浪費了這個關鍵的機會窗口。
現在習拜會將至,香港建制才趕忙轉軚,後知後覺地與西方國家接觸交往、加強聯繫,只能算是亡羊補牢。不足一個月前(9 月14 日),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內曼(Brent Neiman)訪港,是自2019 年以來訪港的最高級別財政部官員。內曼此行是在財長耶倫7 月訪華的基礎上進行,表明是按照總統拜登深化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關係的指示。但財政司長陳茂波卻未有與對方會面,即使這是北京的指示也好,也令人費解。
促中美接觸 阻全球化終結
李家超在今年國慶酒會致辭中特別強調,特區政府的施政重心是為民生、拼經濟、做實事,當中沒有提及《港區國安法》,可見施政方針已經轉移——既然國安法是穩定香港局勢的「定海神針」,那麼就不必天天拿出來使用。更重要是,中美關係回穩是香港賴以生存的全球化的核心,假如香港不積極居中協調,促進中美兩國接觸和加強聯繫,即使美國不出手,香港的前途已未卜先知。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