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職工總會基本上已網羅了全國各行各業職工,工會的領導也由各業的菁英招募進去,而工會又擁有自己的企業,例如全國最大的德士公司。這便提供了更多菁英更多管道發揮他們對工人的領導。這些工會菁英也和人民行動黨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來該黨對工人的政治影響也就根深蒂固。也正因為互惠互動的關係,工人的訴求由建黨建國初期就得到了該黨充分的照顧,一路走來,工人與該黨不離不棄,反對黨要「橫刀奪愛」,機會微之又微。
除了社區人口與工會人口之外,人民行動黨甚至還將菁英的招募工作發展到各大領域,例如教育、公務員、商界、金融界、新聞界、社團等等。現成的菁英不錯過,連發掘菁英的工作還開展到青少年的人群中去。
例如南洋小學與國立初級學院,前者將小學四年級的標青學生招收過來培養他們的領袖潛能,後者則將全國F5(中五)考試優良品學兼優的中學生招收過來集訓為青年領袖人才。這還不夠,還到中國、印度等地去招收幹才到新加坡入學入國籍。這種為國家謀求「楚才晉用」的辦法,在大選中,迎來反對黨非議,指為和當地人爭機會。可是當機會求人,而不是人浮於事,反對黨的非議得不到社會主流認同,從這次他們選舉無功而退,可看出端倪。
由上所述,可見反對黨過去50年來無法取代人民行動黨的執政權,主因是人才被搶光,反對黨缺乏人才,一眼看穿,選民不給於支持,也就順理成章了。
人民找不到比人民行動黨更好的執政黨
第二讓反對黨始終抬不起頭的原因是新加坡的發展全面提升,50年來有增無減,叫反對黨無懈可擊,選民也想不到有更好的理由要換政府。
更何況反對黨除了工人黨較有歷史外,其他民主黨、人民黨、國民團結黨都小到無法和人民行動黨一較高下:四個反對黨加起來也比不上人民行動黨,分成四黨在選民心目中更不成執政的氣候。
有了一個能確保個人與國家不斷發展的政黨,再加上個人收入增長又和房屋發展、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公積金、教育發展機會等掛上了難分難解的關係,誰要想換政府,立刻便會想到所有這些好處會否因為換政府而失去?一想到這一層,誰也不敢想像可以找到一個比人民行動黨更好的執政黨了。這便是50年來,人民行動黨不斷受到支持的原因之一。
網絡宣傳推不倒執政黨
第三個讓反對黨難以翻身的原因是反對黨在競爭選宣傳中,除了鋪天蓋地採用互聯網攻勢,好用街頭群眾大會的策略譁眾,以為這兩個重頭的宣傳戲,可一舉拉倒人民行動黨的政權,可是網上攻勢與街頭示威,中看不中用。
用網上評斷政府得失,怎樣也比不用生活實體受惠來得更有說服力。街頭開群眾大會的策略更會產生負面作用。對一個繁榮安定的社會來說,其主流人口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群眾運動所產生的動亂威脅可在彈指之間發生。
也正是因為作為一個城市國,李光耀早在60年代最動亂的群眾運動不斷失控當中,看出主流人口渴求安定安全的重要性,想出了通過法律強迫選民投票的方法,他深信只要所有選民都投票,最大多數的選民便會投票支持敢於採用強制禁止激進暴力手法的反對派的政府。
這一招果然叫李光耀領導的政府吃盡強迫投票的好處。這次所見,反對黨越是依賴群眾運動和網上攻勢,便越叫選民擔心他們會把新加坡帶向動盪的道路。一旦選民全都出來投票,穩定的力量便佔上絕對優勢了。
這也說明了反對黨無法翻身和當局規定強制選民投票有密切關係。
原刊於大馬華人周刊第148期,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