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市政府宣佈「破產」。所謂破產,只是英國傳媒的借喻。一個城市不是一個商人,也不是一家企業,城市的政府是不可能破產的。正如美國不可能破產一樣,雖然美國的國債全球最高,舊金山和洛杉磯露宿人口愈來愈多。
破產指的是什麼
伯明翰的問題,只不過是市政府宣佈未來一年將會入不敷支。根據英國法例,各地政府不得出現赤字,因此伯明翰要根據法例要求,先行宣布城市進入第114條款(Section114):我的錢不夠用了,本市會出現赤字,除非倫敦方面增加津貼,否則伯明翰將會削減非必要的公共開支。
所謂破產,只不過是這個意思。
伯明翰不是第一個。3個月前,倫敦西南富庶的舒梨郡,有一個小城市叫做和京(Woking),舉手投降,也就是所謂的破產。
只不過這一次,伯明翰是英國第二大城市,比較轟動。
破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伯明翰為什麼破產?主要的原因是不必要的社會主義公共福利開支太大。譬如,伯明翰一向歡迎難民,難民抵達英國,伯明翰市政府收留很多,要向一些酒店旅館包租房間,讓難民棲身。這等公共開支,令伯明翰市政府覺得不公平,要求倫敦增加補貼,但首相一口拒絕。
伯明翰啓動了114條款,只是預先報案:對不起,我的公共財政無法支撐龐大的支出,明年開始要削減了。伯明翰要削減的不是基本的開支:警察和消防員就不可以削減薪酬,但體育館的擴建、圖書館增加設施,這些計劃就要叫停了。還有一些為明日設計的綠色生態項目,可以說是並非迫在眉睫的經常性開支,也就可免則免。
全球化之下,經濟轉型,加上地球暖化,英國也簽訂了減碳排放的「巴黎協議」,導致許多政府跟隨,要引入綠色能源,例如增加購買在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板。
這一切都構成增加公共開支的理由。但新冠病毒導致的經濟打擊、烏克蘭戰爭引發的通脹、難民湧入英國的福利救濟,身為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缺乏足夠的生產力,於是宣告投降。
這種狀態不是破產。在中國,房地產經濟爆煲,各地政府長期倚賴房地產和銀行借貸。地產「爆雷」之後,地方政府連公務員和幹部的工資也無法全數發出,這就叫做破產。
去年5月,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視像會議,提出警告:中央也有數以萬億計的赤字,中央沒有錢補貼。地方政府如果破產,不要向中央伸手,你們自己負責。
破產了該怎麼辦?
全球化造成的貧富懸殊,許多國家經濟問題的結構都一樣。英國更不可能獨善其身。
所謂破產,問題如何解決?加稅是主要的辦法。但眾所周知,加稅會造成惡性循環,投資環境等長遠惡化,只能治標不治本。伯明翰宣佈破產,其實是為工黨上台製造一點聲勢,明知道保守黨政府不會救援。這是一種政治策略。
此外,伯明翰市政府還宣稱:因為市內護理員、清潔工、餐飲業者等訟告其「同工同酬」索賠案,被控花紅與傳統的男性職業僱員不同,要平等繳付,須另行準備6.5億至7.6億英鎊賠償,令負債持續以每月500萬至1400萬英鎊的速度累積。市議會現時仍須為迄今為止已產生的同工同酬負債提供資金,但已沒有資源。
英國城市政府的收入主要來源:第一是倫敦中央政府津貼;第二是城市稅收,每戶業主須繳交所謂 Council Tax;第三是車位等服務。
市政府的財務總監一般會盡量避免發出114號通知,因為如此表示這一個理財官員的專業生涯宣告完結。萬一實在無法了斷,宣告114號通知之後,市政府就可以大幅縮減開支。
如何填補財政赤字?
如何填補赤字?其中一個辦法,是向倫敦中央政府申請,將伯明翰市內一些中心地段有價值的產業出售套現,包括歷史建築物。
此外就是市政府自己想辦法,包括投資可再生能源、建立大型的現代化商場刺激消費、更新巿容,吸引房地產投資。
英國實行兩黨政治。工業革命之後,英格蘭北部和中部的工業城市,長期積累勞動人口;一旦工業與汽車製造業衰落,勞工失業增加,工會鼓譟,必然導致那個城市及周邊選區長期由工黨把持。
除非大選工黨勝利,工黨政府入主倫敦中央,就會偏幫工黨選民的地方政府,增加社會福利撥款。否則保守黨上台,就會削減工黨城市開支報復。
一個市政府的破產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事,只是宣佈進入「手緊」的嚴重狀態,一般會向倫敦求救,要求中央增加津貼。這一次,首相辛偉誠拒絕,正因為倫敦方面質疑:這些左翼的地方政府,平時的開支有沒有必要?例如無端端在商場要加建中性廁所。
香港 土地收入是主要來源之一
因此這類破產,其實與中國各地城市差不多,只是中國的城市因為經濟收入長期靠房地產與銀行借貸,賬目更不正常。
香港以警察管治的趨勢,宏觀經濟的行政管理並不擅長,外資開始撤走,夜市一早凋零,飲食業不景氣,土地收入一向是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一旦房地產價格出現長期的下降,請問特區政府如何製造收入?增加所得稅還是另開消費稅和離境稅?每一條都是死路。
幾年之後恐怕也會步上伯明翰的後塵。就像天主教墳場門口的一副對聯,警告在生的人,不要對死者幸災樂禍:「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
原刊於CUP媒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