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戴河會議結束後,按慣例沒有官方消息。不過,近日外媒卻不斷傳出它們的「內幕消息」,稱習近平「在會上被元老群起指責」;他則表示「今天的困局是江澤民和胡錦濤年代積累下來的」,他正努力解決。其實,諸如此類的傳聞在海外已多不勝數,我從來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不能煞有介事地看待;即使作為參考,其參考系數也不算高,更不能視為主要參數。
中國經常說國情不同,外界不能把外國元素放在中國的具體環境下考量,更不能取而代之;如果張冠李戴,往往判斷失準甚至錯誤。這不是對錯或認同與否的問題,而是現實如此,所以必須從務實的角度研判,才能相對接近真相。
北戴河會議是什麼會議?
其實,所謂「北戴河會議」到底是怎樣的會議?外界也不大了了。一般來說,它沒有早就確定、固定或既定議程(除非是必須記錄在案的政治局或某個級別的會議);否則,其主要性質是「吹風會」、「碰頭會」、「神仙會」、「務虛會」、「專家會」、會中有會,無會(議)卻有會(內容)。
光是這一連串名稱和特色,外界已弄得暈頭轉向,不知其所以言。因為不同類型的「會議」或碰頭,可以有實質內容,但也可以毫無內容;可以有具體後續影響(例如1988年的北戴河會議,趙紫陽失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的領導權),但也可以紋風不動,淺水輕流。而且,形式和內含都視乎最高層領導和情況而變,外界難言「知情」。
風從哪裏來?
基於此,各種傳聞只能用作觀察;即使有某些表象,也不能視為趨勢,更不能作為眼前的結論。且看1959年廬山會議的波譎雲詭,已可猜想一二。況且,中外古今的政治都有心理戰,當今之世還有宣傳戰、輿論戰、超限戰(超出任何界限的戰爭)。到底風從哪裏來?來自東或來自西?不得而知,也沒有答案。能夠回答的,只有未來或歷史!
所以,我等既然已是閒雲野鶴,倒不如像梁醒波在《紫釵記.花前遇俠》中所唱的:「暖酒聽炎涼,冷眼參風月。」關門閉戶掩柴扉,此身不關風與月!到了這個年頭,花不見影,俠不知蹤,風之過處也無風;既不想裝瘋,唯有發噏風!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