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令香港學校進入長時間停課後,香港幼稚園便開始出現收生不足,乃至倒閉的情況;加上近年移民人數日增,令適齡幼稚園學生的流失狀況加劇,即使今年初社會逐漸復常,收生不足的問題仍然相當明顯。及至近月有教育團體公布調查,指出現時竟有逾80%幼稚園面臨收生不足和財困狀況。到底香港幼稚園該如何應對?這一狀況對香港幼稚園教育來說,是否只有危機?以下將結合筆者參與辦學團體幼稚園管理的經驗,加以分享。
收生不足 主因出生率下降
近期不少媒體報道,幼稚園面對收生不足,陷入經營困難甚至倒閉,大多聚焦於疫情和移民因素。無疑此兩者確實是很重要的,但其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收生狀況,其中最重要的是香港出生率持續下降。比起疫情和移民一時帶來的人口流失,出生率下滑已成為長期趨勢。筆者擔任校董及校監的幼稚園為例,也正面對同樣的問題。
然而,我們看到的是,政府並沒有很認真看待和處理這一狀況。雖然政府推出了搬校計劃,鼓勵在適齡學童人口不斷下降地區的幼稚園搬遷到其他地區,但就算搬到新區,學校依然要面對相同問題。而且,縱使幼稚園可縮減收生人數和規模以減省支出,但學校若沒有一定規模,仍然無法確保營運和維持運作。
事實上,大部分幼稚園都沒有很充裕的儲備,而且政府幼稚園的餘款額度有所規限,令大部分幼稚園的現金流不多。加上學校不論在疫情期間與否,仍要繼續支付相同金額的租金,令不少幼稚園承受不住而倒閉。在這方面,政府能否提供財政支援和租金資助?尤其是調整租金計算方法,讓收生不足幼稚園獲租金減免。
再思幼稚園的吸引力
面對收生不足的狀況,大部分幼稚園都以節省資源為主要應對方法。但這有其限制,因為學校不能裁減太多人手,避免違反政府對學校人手的規定,以及影響教學素質。到底如何在節省資源和保持素質間取得平衡,確實是一大難題。當然,若幼稚園本身在財政管理上較好,已有較充足資金的話,會有較好方法應對。因此,學校管理層的觸覺便變得非常重要,能預先察覺問題所在,並為預期會出現的問題作準備。
再者,以筆者所見,其實並不是每間幼稚園都面對收生問題。有些幼稚園甚至能超額收生兩倍。因此對幼稚園來說,更重要的是分析收生困難的原因,以及其他學校能成功的因素,從而反思到底自己學校的吸引力和特點在哪?為何家長要選擇讓小朋友入讀?
當分析了原因後,幼稚園便能對症下藥,例如發展具自己特色的東西,如課程或教學模式,以增加對家長和外界的知名度。家長始終是以小朋友發展為最重要目的,因此幼稚園更應思考學校能做什麼去吸引家長,讓他們認同學校對小朋友發展有幫助。家長是很重要的宣傳管道,只要他們覺得學校好,自然會向其他家長推介,一傳十,十傳百,對幼稚園的收生絕對有幫助。
此外,在與內地全面通關後,也有一些疫情期間留在內地的家長帶同子女回來了。幼稚園又是否準備好應對他們的需要,吸引他們入讀呢?這也是幼稚園需要思考的一大課題。
不只是危機,也是契機
若進一步思索現時收生不足的狀況,無疑這確實帶來很重大的危機。然而,這同時對未來香港幼稚園教育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契機。在筆者看來,在社會已從疫情中步向復常,而移民的影響差不多已過去下,幼稚園更需要審視現況,看出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作出準備。
例如,面對現今雙職家庭愈來愈多的情況,對幼兒照顧的需要只會不斷增加,學前教育的需要也會愈來愈大。在這一情況下,幼稚園是否也能朝此方面發展,例如更多投入開辦學前預備班(N班)呢?但現時政府對幼稚園等機構申請開辦學前預備班的要求很嚴格,一般幼稚園很難成功申請開辦。若這是未來可期的大趨勢,政府又能否放寬申請要求,讓幼稚園開拓新路呢?
此外,近年幼兒教育出現一些新趨勢,如要求加強中華文化培育,也讓幼稚園有機會思考如何在課程、教學模式和學校配套上,促進這些方面的發展。
事實上,就算在現今的困難時期,依然繼續有新的幼稚園註冊開辦。因此問題既是危機也是契機,讓幼稚園反思如何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去幫助小朋友的發展。這既是解決當下問題的方法,也為未來的發展開拓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