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篇一:至少能舒適地過痛苦的日子

「金錢不能為你帶來快樂,不過它至少可令你能舒適地過痛苦的日子。」 (Money cannot bring you happiness, but at least you can be miserable in comfort.)—— 這是王爾德(Oscar Wilde)的名句。
飛鴻踏雪泥這專欄第一輯的文章,是會以金錢為主題。在跟着的一系列的文章中,筆者每篇會從不同的角度,並以較着重智性和邏輯的手法來對金錢這問題作一些探索。不過,這多篇的文章所代表的不只是不同的角度,因它們之間有一定程度的連貫性,第二篇文章的觀點是應能包括第一篇的立論,餘此類推,層層叠叠而上,最後希望能與讀者共同站在一較高的立腳點去看有關問題。
 
筆者的期望是,整個系列文章湊合起來,能夠像幾張惹人暇思,或甚至有點動人心弦的相片或圖畫——它們可以獨立分開來看,但併凑在一起時,又會别有一番韻味。「金錢不能為你帶來快樂,不過它至少可令你能舒適地過痛苦的日子。」 (Money cannot bring you happiness, but at least you can be miserable in comfort)—— 這是王爾德(Oscar Wilde)的名句。王爾德是一名天才橫溢的作家,他出身一個在愛爾蘭社會極有地位的家庭,本身又是牛津的高材生,早在三十多歲時,便憑其寫作才華及發人深省的警句,名成利就,令當時很多人猜想他將會成為另一個培根或莎士比亞。正如他自己所回憶,他的上半生可謂嚐盡人世間美好的東西。他曾經這樣寫:上帝似乎已把所有東西都給予了我,我旣有天才,又有顯赫的名字、高尚的社會地位、過人的鋒芒、智慧。我將藝術化成哲學,也將哲學化成藝術⋯⋯(The gods had given me almost everything. I had genies a distinguished name, high social position, brilliancy, intellectual daring, I made art a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an art ……)
 
不過,命運弄人;正當王爾德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噩運正慢慢積聚。正如王的妻子所說,王爾德需要有門徒。漸漸地,王與一位最初對他有點崇拜的青年產生感情,而且最後演變成一段忘年之戀。不過,這位青年Alfred Douglas不是來自普通人家;他出身自一個英國貴族家庭,但母親早逝,而父親則脾氣暴臊,而且有暴戾傾向。對於王與Douglas的感情,Douglas的父親嗤之以鼻。王與Douglas父親的轇轕,最後演變成一場官司。由於當時英國社會視同性戀為一嚴重的罪行,王因此身敗名裂,甚至被關進牢中,接受嚴刑折磨。他出獄後一貧如洗,遭受社會遺棄,又不准見回自己的親人,唯有過着極其貧困的生活。他這番話,是否晚年時的自嘲呢?
 

金錢是人類快樂的抽象化身?

 
無疑,財富能帶給我們的,不過是能「至少舒適地痛苦」罷了,但事實上這小小的要求,世界上很多人也無緣得到,甚至連擁有這小小要求的希望也好像很遙不可及,這怎不教人感到遺憾和唏噓呢?也許,高層次的快樂本質上就是一項奢侈,或甚至從來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吧!若我們連基本的生活要求也未能滿足,又從何談起那些帶點不着邊際的高層次快樂呢?從這角度看,追逐金錢似乎也不顯得是那麼的不理性。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說得好:金錢是人類快樂的抽象化身(Money is human happiness in the abstract)。不少大思想家如佛洛伊德、維根斯坦、尼采等都承認受過叔本華的影響。叔氏對人性確是有其過人的洞察力,相信讀者會同意此言非虛吧?
 
無疑,心靈貧窮的有錢人與窮人的分別只不過是前者有金錢而已。不過,這一丁點兒的分別其實對於大部分的世俗人來說,已可能是一個「大躍進」了。有錢的人要嘗試做窮人,是易如反掌的事,但貧窮的人要變成為有錢人,卻是要經過千山萬水、排除萬難的事情。也許,對於我們大部分的世俗人而言:無論金錢的作用是多麼有限也好,「有錢」總比「無錢」好。
 

古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