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有繪畫天份的兒童應該在甚麼年紀跟老師學畫畫?」個人的回應是:「其實幼兒毋須跟固定的老師學習,讓他們自己發揮可能更好。太早學習繪畫規範,反而會窒礙幼兒的創作及幻想力。待小孩上到初中,才開始找專業老師,由素描的基本功入手,可以比較好發展繪畫能力。」
另一種經常提及的觀點是,另一種經常提及的觀點是, 幼兒喜歡畫畫,不停在各種平面或物料塗塗繪繪,又喜歡創作相近的圖像,是一種普遍的行為現象。若果能夠持續、堅持三數年,才可以初判斷對藝術創作有鍾愛,才值得家長關注、跟進。
讀者們如果發覺自己的子女或親友喜歡畫畫,也別急於找名師,最重要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例如送他一個大黑板及好多不同顏色的粉筆;白紙與顏色蠟筆或粉彩也不可少;多到圖書館借不同風格及色彩的插畫書、兒童故事書給他們看,讓他們吸收不同的表達方式;甚至多鼓勵臨摹,因為臨摹是每個創作學習階段不可少的過程。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的是多帶小朋友走入大自然。天、海、山、水、花、草,鳥、魚……都有著最漂亮的色彩、最多變化的造型、最美麗的線條,多觀察大自然,更能心領神會世界之美。被宅在家的孩子,無論多麼有天份,無論你給他多少顏料,都不容易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
啟發孩子創意 莫如讓他接近大自然
小朋友的學畫階段,其實不用花費太多。曾看過一本由一位臺灣年輕美術教師所寫的書,教導如何啟發小朋友的創意。他教孩子到沙灘拾貝殼、到山澗拾小石塊、到郊外拾樹葉,然後回家將拾回的自然物在上面塗色,因應他們的特性及形狀,繪上不同的圖案。這種創意活動不單讓孩子接觸到大自然,也會增加他們對繪畫的興趣。另外在家裡,我們也可以給孩子空白的紙碟、紙杯、紙巾盒、膠水瓶、牛奶空盒、廁紙卷心、月餅盒等等,讓他們在上面塗色,是既環保又有創作啟發性的藝術活動。
以前法國有一位畫家,專愛在破鞋上繪畫不同神態的臉孔,令人讚賞不絕;最近中國內地也有一位畫家在吃過肥蟹後忽發奇想,在蟹蓋上繪京劇臉譜,結果一發不可收拾,成了這方面的專家。所以說,創意就在身邊,毋須年紀小小便跟隨老師。
『創意就在身邊』是個人在教育分享活動中經常提及的觀點,『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也是一種很基本的教育策略,學校和家庭都用得上。藝術教育工作者都會認識到「以自然為師」是古今中外藝術家進行創作的共同理念,但在教育上要取得預期效果,便需要課程計劃和教學引導。校內、校外都要在這兩個關鍵環節不斷探索,但目的不是要「千人一面」,而應重視「以人為本」,尊重個性和興趣。
個人近年提倡發展「達人教育」,更可以有效解決「學習差異」。
亞太家長美育系列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