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之際,杜若鴻博士來函,告知他即將出版一部論文精選集,選題已獲香港商務印書館審核通過,名為《中華文化論衡》,故此邀我寫篇序言。當今學術各有專攻,很難樣樣皆通,其書則涉獵文化思想領域的諸多議題,以廣博為取向,並着力融滙中西,勇氣令人敬佩。儘管我多年浸淫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但此領域深遠宏大,自己只是略窺門徑而已,絲毫不敢奢言貫通,寫這篇序也誠惶誠恐。
新著包括論文凡18篇,最早發表於2004年。2018年杜博士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學期間,開始籌劃書稿寫作,其後幾次修改,三、四年又過去了,因此前後歷經18個寒暑,可謂長期深耕細作的結晶。全書劃分為「小說戲劇」、「詩詞歌賦」、「藝術文創」、「人文化成」4個專輯,涵蓋了《易經》、《論語》、《紅樓夢》、《孫子兵法》、金庸小說、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一帶一路、全球化、文化普及工程等課題,涉及領域非常廣濶。
全書有如此宏大格局,當與杜若鴻博士此前的學術背景密切相關。他起初在香港大學學習法律,其後轉攻文學,獲得浙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任職港大期間,他啟動了中華文化世紀工程,提出並推動漸進式和系統化的文化普及模式。杜博士為學力求承中創新,融通化成,本書最後部分聚焦於歷史文化,份量也最重,可見其用心之深。
本書的風格大開大闔,兼具縱向的歷史維度及横向的東西跨度,於世界史視域中評點中華文化,對讀者有一定的啟發。為不讓讀者望而生畏,書內篇章綱目簡單明瞭,行文亦深入淺出,閱覽起來不會如專題研究一般吃力,這也是本書的另一特色。
書緣都是一種緣份。本書在疫情期間修訂,並如期付梓,實在難能可貴!我對杜博士堅持耕耘學問、推廣中華文化的努力深表欽佩。讀者翻閱之時,也會領略到本書議論的寬廣視野,涵蓋文學、語言、藝術、思想、文化交流多個方面,足當《中華文化論衡》之名。衷心期盼能發揮更多的正能量,有助於進一步探索中國和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路向。
壬寅仲夏客旅英國劍橋途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