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優秀劇團即將雲集香港,9台各具風格的戲曲節目旋即上演。由本月開始,持續到今年10月,中國戲曲節未來4個月內一齊陪你睇大戲!演出劇種有京劇、曲劇、川劇、漢劇、粤劇、婺劇、崑劇和越劇,由逾20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以及多位國家一級演員擔綱,各流派名家使出看家本領,演繹拿手好戲,展現地方戲曲的獨特韻味。
3劇團 同演《白蛇傳》
《白蛇傳》是著名民間故事,3個劇團均選演此故事,劇情同源但表演迥異,各具特色,劇種不同亦帶來獨特的觀戲體驗。北京京劇院的《金山寺‧斷橋‧雷峰塔》以張(君秋)派華麗唱功見稱,當中白素貞一段長達18分鐘的經典唱段,考驗演員的功力及表現力。演出團隊由當今張派領軍人王蓉蓉帶領,展示其青衣流派的藝術美學。
四川省川劇院亦帶來川劇版《白蛇傳》,當中白娘子前文後武、小青則化身為不同面貌,由花旦、武生輪流扮演,更把托舉、站肩、水袖、變臉等絕活融入劇情,可謂別樹一幟。來自浙江的婺劇版《白蛇傳》,其〈斷橋〉不單有「天下第一橋」的美譽,當中「許仙十三跌」亦是婺劇「文戲武做」的代表作,更不用說劇中令人目不暇給的蛇步、飛跪、搶背等絕技,絕對為戲迷開啟另一扇品戲之窗。
漢劇、曲劇首度出演
今年首度出演戲曲節的劇種有漢劇和曲劇。漢劇有近400多年歷史,在清代傳入北京,奠定京劇發展的基礎,亦影響了多個劇種的發展。開幕節目京劇《狀元媒》的劇本原是由漢劇大師陳伯華連同鳳冠贈予張君秋,致使張派有此劇目。今次武漢漢劇院選演名劇《宇宙鋒》、《亡蜀鑒》、《二度梅》皆是漢劇經典。其主要聲腔「西皮」和「二黃」,影響了不少劇種的唱腔(如京劇的西皮及粤劇的二黃)。喜歡戲曲的朋友,實在不能錯過一會這戲曲的「老祖宗」。
相對而言,河南曲劇則是很年輕。雖然它的歷史不足百年,但已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它代表了河南當地的文化特色。曲劇源自於「鼓子曲」,原是以歌曲唱出故事情節,再加入戲劇元素而演變成為戲曲,故當中有很多獨有而動聽的唱腔和旋律。其題材多來自生活,帶有濃厚民間氣息,也通俗易懂,深受觀眾喜愛。其代表作之一《卷席筒》由娃娃丑演繹男主角這位憨直少年,率真風趣,演出賞心悅目。
青春版《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與當代作家白先勇跨越時空的合作:前者創作了此不朽名劇,後者保留崑曲詩意的同時,融入現代美學,為崑曲藝術注入了青春的喜悅和生命。此版本自2004年首演,至今巡演超過300場,沈豐英、俞玖林將率領江蘇省蘇州崑劇院,一連三晚再為香港觀眾演繹這段超越生死的愛情故事。
靚次伯徒弟 上演多部作品
已故名伶靚次伯有「武生王」之美譽,其舞台風采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六國大封相》中「坐車」功架,可謂獨步梨園。當代著名粤劇武生廖國森曾獲靚次伯親授多本武生戲,為承傳武生行當的技藝,他夥拍李龍、尹飛燕、阮兆輝等一眾名伶,於「粤劇武生藝術專場」演出多部作品。武生以渾厚的大喉、鏗鏘的念白、紮實的功架,演繹《六國大封相》的「坐車」、《包公夜審郭槐》的「夜審」、《龍鳳爭掛帥》的「葬馬」排場、《碧血寫春秋》的「逼子上馬」和「斬子」、《十奏嚴嵩》的「闖府」等,可謂幕幕精彩。
8月一連四晚的越劇演出可謂星光熠熠,逾10位梅花奬得主將在「越劇梅花奬星光薈萃」中,上演經典劇目《紅樓夢》、《珍珠塔》、《梁山伯與祝英台》和《何文秀》。每場演出皆由不同小生流派的藝術家聯手,分飾主角,讓觀眾可以盡覽越劇各派之精華。
維園大戲棚 舉行壓軸節目
今時今日,我們安坐舒適的劇場欣賞戲曲,你又可有想過古代人是在什麼地方看戲?其中一處重要的演出場所就是戲棚。以竹搭建的戲棚,可以追遡至隋代,而這種文化一直流傳至今,在香港仍可以偶然找到戲棚的身影。
今年戲曲節將會在維多利亞公園搭建大型戲棚,於鬧市中舉行壓軸節目「太平處處是優場──維園粤劇戲棚匯演」,由一眾本地名伶演出多齣傳統粤劇戲碼,讓市民體驗地道戲棚文化。「太平處處是優場」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名句,意指盛世下人民生活富足,文藝活動興旺,處處皆是舉行演出的好地方。從古到今,戲曲是讓人們相聚和娛樂的活動,讓我們一起踏入戲曲世界,遨遊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