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

馮永基的畫作體現出絕倫的技法和結構,每幅佳作融合着他的情緒感受,作畫時的潛力衝動,不可言說處塗墨弄色,經典的造型語彙,目前馮永基已躋身當代水墨名家之巔,他的傑作將成為東方文化藝術的精神財富。

2023年5月27日馮永基藝術展在廣東美術館隆重開幕。是香港首位畫家在廣州拉開個展序章。藝界同道及首要專程赴穗出席儀式,群情洶湧埸面沸騰。

2023年5月27日馮永基藝術展-在廣州美術館隆重開幕。
2023年5月27日馮永基藝術展-在廣州美術館隆重開幕。

著名建築師暨水墨名家馮永基,是香港十大傑出設計師、太平紳士,獲獎50餘項。筆者首先不看他的桂冠,而是關注他的歲月足跡,學貫中西、游目聘懷的步伐,然後再仰望他頭上的光環。

生於1952年的馮氏,今年正值七秩榮壽。成語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出於唐代杜甫的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憾這位詩聖命運多舛,只能自吟:「莫厭傷多酒入脣,何用浮名絆此生 ……」58歲就謝世了!現代人無論何種階層,普遍延伸了生命的長度,但不等於厚度和重量,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輕似鴻毛,有的榮華富貴,有的捉襟見肘,有的呃神騙鬼,有的貧窮潦倒,眾生百態正負兩極。本人一生碌碌無為,唯自我安慰「平淡是福」。

今春筆者在西九龍藝術展亭,已拜覽了馮永基「七拾回顧展」,不勝感嘆!生於草根求學一波三折。9歲小手已可畫出中環全貌,投稿後登上報紙。從中可見他自幼的天才、對香港熱愛的穎悟。

展品涵盖他歷来的筆觸痕跡,從鉛筆起始至鋼筆、针筆、嘜架筆、水彩筆、中國書寫的毛筆;建築效果圖、人物、花卉、動物、山水,仿古習作、他的水墨創作 ;建築模型、大型的装置、舖陳的瓦片、20種語言的紙飛機家書…… 加上又一山人製作的紀錄片。使觀者體驗馮氏成長並非暢順。幾經努力,最終跨越至建築和涓涓不壅的水墨時空。

中學畢業後進入浸會學院傳理系。兩年後發覺志不在此,赴美深造,家境清寒慈母傾盡積蓄,再得到多位親戚幫助,湊足了千元港幣才啟程。7年的大學生涯轉系換科,兼收並蓄累積知識,最後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州立大學,主修建築、副修美術。

回港後長期主理香港公共建築項目,正值三十而立時段,對環境和民生較為敏感的馮氏,洗脱地產商的世俗眼光,其設計理念崇尚簡約,強調功能性和實用性相结合,宜居的空間常會考量美學和人文關懷,採用自然光和空氣流通,暢亮通風中減少能源消耗。通過光影的虚實營造浪漫的留白氣氛。不僅在設計領域成就卓越,還積極參加社區的公益事業,並致力於培養年青學子,推動建築教育和文化的傳承。交織着使命感、社會感赤子情懷。

光陰飛馳如白駒過隙,生活的意義寓於美的追求,帶動時間轉動的力量。轉瞬已到了知命、花甲、古稀之年。當漫入人生的下半場,他重拾畫筆激活潛在的水墨情緣。尋找表現的自由。品味馮永基的水墨丹青:犖犖嶽嶽的山巒,無陡峭的峯頂,面面俱圓善養心識的大自然,似畫家莞薾的笑容。宇宙的謙遜和諧,随着眼球的轉移飄動而神往。感性往往同精神並行不悖!他獨特的眼光和才華,分割出條式的聯屏,欲斷卻相連,如詩般的排比映照出心的寓意。半具象的表現手法,採取拓印、渲染、潑灑、點皴,加上媒材的突破,濃淡深淺呈現豐富的肌理;藍紫色調滲出墨綠,平面中猶見立體,混沌中所見透明,時而呼應忽而疏離,聚散的墨韻渾然成趣!亮麗的河光山色連綿不斷,畫家内省的意識如與觀衆在互動,又若似在與時空對話。

他獨特的眼光和才華,分割出條式的聯屏,欲斷卻相連,如詩般的排比映照出心的寓意。
他獨特的眼光和才華,分割出條式的聯屏,欲斷卻相連,如詩般的排比映照出心的寓意。

例如大作《千秋》,創作於2019年,現藏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館。以24聯屏來暗示24部史書──《二十四史》。悠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盛載着群雄爭霸,改朝換代,帝王將相,勝敗興替,所謂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浩瀚的祖國河山,恍見戰亂的硝煙,無辜的生靈塗炭。人類應該止戈避戰,讓大自然的霧靄,化作片片祥雲,祈願今後國土和平盛世。這是筆者對《千秋》膚淺的解讀。近30呎寬的24幀聯屏,是馮永基筆墨的含金量,對中華民族歷史積極理性的啟示。

絕倫的技法和結構,每幅佳作融合着他的情緒感受,作畫時的潛力衝動,不可言說處塗墨弄色,經典的造型語彙,目前馮永基已躋身當代水墨名家之巔,他的傑作將成為東方文化藝術的精神財富。

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