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掀起了一股家族辦公室的熱潮。3月下旬,由特區政府主辦、以家族辦公室業務為主題的高峰論壇「裕澤香江」高朋滿座,順利召開。港府還為此發表了《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明確闡述了相關的政策方向。這期間又恰逢全面通關復常,香港接連舉辦了Art Basel、七人欖球賽和Web 3.0論壇等各種大型活動,當中來了不少內地及世界各地富裕家庭人士,借機探詢如何在香港設立家族辦公室。一時間,形勢忽然一片大好,香港家族辦公室蓬勃發展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冷靜地觀察和分析,香港家族辦公室的發展還有不少挑戰,至少還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隱憂:
政策落後對手 支援力度不足
一、政策支持仍需加快落地和增大力度。從政策宣言上看,特區政府毫無疑問非常支持家族辦公室業務,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還停留在意向方面,可執行的具體政策仍乏善可陳。
新加坡的家辦政策已經進化到3.0版本,香港卻連1.0版本也千呼萬喚遲遲未出,仍在等立法會三讀通過。這個1.0版本的政策主要是對家族辦公室投資實行稅務寬減,看似是重大利好,但實際上香港本來就沒有資本利得稅,而且現實中已有很多種家族投資控權工具(FIHV)能實現合理避稅,在香港成立公司再申請稅務寬免,只是給家辦多一種選擇,並非唯一避稅途徑。加上擬出台政策的免稅資產門檻只有單一一檔的2.4億港元,高於新加坡最低一檔13O計劃的2000萬坡元(約1.18億港元)門檻,吸引力略顯不足。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快把各種宣稱的政策利好出台落地,並與時俱進研究如何加大優惠力度。
未有善用金融投資管理優勢
二、香港的核心優勢並未充分顯現。家族辦公室從設立到持續經營,其產業鏈比較長,加上功能分為投資管理、財富規劃和非金融服務三大部分,需要非常多仲介機構為其提供服務,包括資產管理公司、託管銀行、私人銀行、會計和律師事務所、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甚至是藝術品管理、教育培訓、家政禮賓服務等非財經類的專業服務機構。惟家辦的核心功能無疑是金融投資管理,使得資產保值增值,這是家族財富得以傳承的前提及基礎。香港的核心優勢恰恰就是有亞太區最發達的金融市場、眾多資產管理機構和投資管理人才,這些都是吸引家辦落戶香港的最有利條件。
家辦其他功能都是非核心的,相關仲介服務儘管在香港比較齊全,但亞太區各金融中心都有,就服務與收費的性價比而言,香港不見得是最好,不應作為香港招徠家辦客戶的主要賣點。然而現實是,不少非核心的仲介服務機構打着提供一站式全面服務的幌子,在不具備投資管理能力甚至牌照的情況下,利用設立家辦的流量入口,變相地將家辦投資管理委託截糊,或者是沿用原來的賣方服務來替代家辦投資功能,不僅偏離了家辦的買方定位及本意,也往往導致家辦的投資業績不理想。
監管部門應和業界一起正本清源,區分單一家辦、聯合家辦和家辦仲介服務機構的功能邊界及牌照要求,才能充分發揮香港金融投資管理方面的核心優勢,確保家辦業務發展行穩致遠。
遭遇新加坡及內地激烈競爭
三、區域內的競爭格局依舊激烈。香港在家族辦公室方面曾領先於新加坡,卻在最近幾年被反超並拉開差距。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當地單在2022年就成立了700餘間家族辦公室,總數達到1400多家。據了解,目前仍然有約700間在新加坡金管局(MAS)排隊申請,預計2023年的增長速度不會慢。
另一方面,香港主要吸引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富裕家庭前來設立家辦。經過十多年的初步發展,內地的家族辦公室開始進入提速階段。由於跨境資本管制愈來愈嚴,愈來愈多內地富裕家庭無法把更多金融資產轉移到境外,其境內資產遠遠多於境外資產,索性就在內地成立家族辦公室,以境內人民幣資產配置為主,通過各種互聯互通管道,兼顧境外投資。
可見,雖然香港在家辦業務方面已經奮起直追,惟來自新加坡和內地的競爭有增無減,香港能否吸引到較多家辦落地,仍是未知之數。
誠然,香港金融業毋須妄自菲薄,但也不用回避不足。香港在家族辦公室發展方面仍然任重道遠,只要特區政府和業界各方專注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發揮好香港的優勢及長處,香港家辦業務的興旺發達依然可期。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