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教授:史家力求說真話 「竭澤而漁」找資料

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王奇生教授認為,楊天石教授在非常時期都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十分難能可貴。他以「中國知識分子最後一代通才」來評價楊天石橫跨文史哲的寬廣學術視野。

著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等多種蔣介石研究專著的楊天石教授,長期研究中國近代史,尤其擅長民國史、國民黨歷史和解讀蔣介石日記的研究。他的著作《找尋真實的蔣介石》系列暢銷已久,也享譽久矣!最近,高齡87的楊天石教授藉着「楊天石近代史研究六種」出版之機,親臨香江,分享他逾半世紀的治學經歷與近代史研究心得。

由文學轉研近代史 文史著作等身

講座由歷史學者鄭會欣教授主持,楊天石教授及他的學生、北大歷史系主任王奇生教授主講,三聯文化基金主辦。楊教授回顧自己的學術經歷,原來他是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念本科,專攻中國文學,研究晚清詩人、外交家黃遵憲、文學團體南社等,並寫作舊體詩和新詩。求學時期已參與寫作《中國文學史》和編注《近代詩選》,1972年出版《王陽明》一書,初版印數即高達 30 萬2000冊。這時期的楊天石,可說是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

1978年4月,調入近代史研究所後,轉向研究中國近代史。1993年出版論文集《尋求歷史的謎底︰近代中國的政治與人物》,討論中國近代史的熱門話題,如康有為密謀捕殺西太後,梁啟超密請誅殺袁世凱;同盟會內部的兩次「倒孫」風潮;蔣介石刺殺陶成章;汪蔣矛盾與中山艦事件等。

鄭會欣教授(左)主持講座,他表示自己曾是楊天石教授(中)的同事。
鄭會欣教授(左)主持講座,他表示自己曾是楊天石教授(中)的同事。

解讀蔣介石日記 奠定專家地位

1998至2002年,楊天石連續出版3本論文集,編為「近史探幽系列」。2008至2017年,著名的《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系列4冊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是為「楊天石近代史研究六種」的基礎,也奠定了楊天石的專家地位。

楊天石還參加過《中華民國史》、《中國通史》的寫作,至今共出版了60多本著作,其中14本是經三聯書店出版的。

楊天石教授又談到自己的史學追求:一、不說一句假話。他引述梁啟超的話:「史家第一件道德,莫過於真實。」強調不能寫一句假話,是他多年來的堅持;二、最充分、最大限度地收集資料、掌握資料。他引用歷史學家、台大前校長傅斯年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認為搜集史料,要「竭澤而漁」;三、要有褒貶意識;褒揚真善美,批判假醜惡,總結歷史經驗,從而改造社會,推動歷史和人類進步;四,要有問題意識,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於並善於解開歷史之謎。

楊天石教授致力解讀蔣介石(圖)日記,出版多本著作。(Wikimedia Commons)
楊天石教授致力解讀蔣介石(圖)日記,出版多本著作。(Wikimedia Commons)

「楊天石近代史研究六種」書影。(三聯書店圖片)
「楊天石近代史研究六種」書影。(三聯書店圖片)

邂逅王奇生 成就一段師生緣

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王奇生教授回憶了他與老師楊天石的結緣經過。1988年,王奇生在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後,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工作。1990年,楊天石教授到檔案館查閱檔案,主要是關於蔣介石日記的摘抄。1997年,楊教授邀請他到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畢業後留在社科院近代史所繼續工作。從1997年到2008年調至北大歷史系,中間12年中兩人幾乎天天見面,隨時聊天,分享學術知識。

王奇生認為,楊天石教授在非常時期都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十分難能可貴。他以「中國知識分子最後一代通才」來評價楊天石橫跨文史哲的寬廣學術視野。王奇生又指出,楊天石的研究特別重視歷史人物,重視歷史謎團和關鍵節點,同時特別善於挖掘資料,講究實證和歷史考據,求真求實,文字表達平實而有吸引力。

王奇生教授(右)形容老師楊天石教授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後一代通才」。
王奇生教授(右)形容老師楊天石教授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後一代通才」。

不輕信回憶錄 科學研究歷史

在回答現場讀者提問的時候,楊天石教授回應了對於「中山艦事件」,蔣介石前妻陳潔如的回憶錄和國共兩黨早期領導人陳公博的《苦笑錄》的可靠性問題,認為陳潔如的回憶反不如陳公博可靠。他強調,讀史、寫史不能輕信名人回憶錄和日記,應搜集各種史料,去偽存真才顯嚴謹。他主張歷史研究是科學,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上文提及的「楊天石近代史研究六種」,為楊天石教授近代史研究的個人文集,分別為《晚清史要》、《帝制的終結:辛亥革命簡史》、《民國風雲》、《孫中山新探》、《蔣介石及其日記解讀》(五卷本)、《思潮與人物》六種,共10卷,總計超過340萬字。時間上溯晚清,下至民國,內容涵蓋近代政治、軍事、思想、文化、人物等範疇,對近代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如蔣介石、孫中山、袁世凱、黃遵憲、錢玄同、胡適等)、重要的思想文化的研究均薈萃其中,為楊天石近代史研究成果的結集。

楊天石教授為現場讀者簽書。
楊天石教授為現場讀者簽書。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