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於5月10日舉辦亞洲建築環境盛事之一──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圖鑑發布暨得獎者分享會,吸引逾180名行內人士、政府官員和商界代表出席。
香港作為全球30個巨型城市之一,有近七成的碳排放來自發電,而與建築物相關的活動耗電量在全港總耗電量中更佔高達九成。2019年《施政報告》首次訂定全政府的「綠色能源目標」,在2024至2025年把政府建築物和基建設施的能源表現提升6%。今年的《施政報告》也提出成立「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減碳策略提供意見。
胡伯杰冀推動 國家綠色低碳發展
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圖鑑跟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一樣以「碳中和」為主題,冀望推動社會及經濟改革,順應全球生態治理變革趨勢。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創會會長胡伯杰提到,「Top 100大獎表彰了低碳建築開發商在創新、減碳和人類福祉方面的傑出貢獻,成功在行業中樹立榜樣。大獎亦表揚在減少碳排放、加強大灣區城市在低碳建築設計和實施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國家綠色低碳發展和貢獻。這本大獎圖鑑是低碳建築百強的驕人總匯,涵蓋每一個經精心設計的得獎建築和其卓越的低碳特性。所有得獎的低碳建築是基於公認的綠色建築標準而被評審。」
為了響應分享會的主題「低碳建築」,協會為主講嘉賓和案例分享演講嘉賓準備了一份「碳信用證書」,以答謝他們的精彩分享。碳信用額購自一個中國的水力發電項目,旨在減少和抵消嘉賓前來參與是次活動的交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建築環境對碳排放影響大
是次分享會雲集了知名的低碳建築業界專家,包括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建築署助理署長陳柏祥,以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天祥博士,分享他們對建築環境如何通過與大灣區過合作過渡至低碳環境的專業見解,從而加速碳中和目標。他們認為,建築環境對一個地區的碳排放有重要影響,並強調能源效益和可持續建築設計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考慮因素,致力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提倡低碳發展,與各界手攜手促進碳中和。
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得獎者,包括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辦公室顧問于正人、太古地產技術統籌及可持續發展總經理邱萬鴻博士、香港置地集團公司技術服務助理總經理(物業管理)謝浩程,以及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物業管理)林宇軒,分享了他們的低碳建築案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