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議題如降低新生嬰兒死亡率、提高乾淨食水及畢業率等,這些看似由慈善機構或非牟利組織去做的事情,近年開始被社會上一些創新企業,以一種創新營運模式去承擔部分責任,這些企業一方面追求利潤,同時希望有能力改善社會上各種問題。
比傳統 CSR 更高層次
現時不少新興的創新企業,除了追求「盈利價值」,也重視「社會價值」,他們的目標是賺錢,但層次卻提升至有意義地賺錢。筆者認為,與傳統企業的「社會企業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比較,這些創新企業反而增添了一份「自願性」,屬於另一種不同層次的責任感。
據筆者所知,現時有幾家企業已通過其產品向社會展現出創新力量及影響力。例如位於紐約的 Uncharted Play ,其一炮而紅產品叫做「發電足球」(Soccket),當人在踢球時, Soccket 就會產生電能並儲起,踢球後就可把球用來發電,這發明能幫助貧窮地區的孩子及家庭改善不少生活問題。這個從玩耍中構思出「集電」的轉化概念,就連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也叫好支持。
另一間企業是2012年創立的 Rareform ,該企業生產獨一無二的衝浪包、背包和手提包,但全部使用環保材料如廢棄的戶外廣告板。重點是,所有產品都在美國加州製造並且不設海外代工。另外,企業亦是「1% for the Planet」組織成員,意指他們會把盈利的1%捐出以用於改善地球環境之問題。
大企業設法提升形象
創新企業各有特色,對社會上各種問題亦各有應對方法。例如總部設於紐約的 Purpose.com ,可以說它是專門組織環球性社會運動(Social Campaign)的企業也不為過,任何人或機構組織都可透過 Purpose.com 作平台,推廣其理念。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有美國前國防部長 Chuck Hagel 因參加一場消除核武運動而惹來非議,難怪其創辦人 Jeremy Heimans 自稱是位「運動企業家」(Movement Entrepreneur)。
傳統企業的經營目標是把利潤極大化,但現今的創新企業卻不存在這種想法,反而是以「B Corporation」結構去營運,意指促進企業決策時,亦會把社會動機列為考慮因素。
再說 Purpose.com ,與它合作的企業大如科創公司 Google 和汽車品牌 Audi ,亦有為慈善機構如蓋茲伉儷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提供諮詢服務。它的工作就是透過建立群眾運動,幫助提升大眾對企業的喜愛及支持度。而有趣的是,其創辦人認為,像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這些企業只會為世界帶來害處,所以就不會跟它們合作。
原文刊於《iMoney》,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