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出現斜頸點算好?也會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嗎?

寶寶是否患有斜頸症不難發現,大約滿月後便開始出現徵狀。初生嬰兒的身體各方面都處於急速成長階段,某些生長遲緩的部分,可以憑日常觀察其變化而發現。

筆者經常介紹一些因創傷、勞損或退化引致的痛症,患者的年齡層集中於年長的朋友,或是因工作或運動競技受傷的人士。其實筆者偶爾也會遇到先天肌肉或骨骼出現缺陷的轉介個案,本文就講講其中一類常見於嬰兒身上發生的痛症。

朋友家中有出世未學爬的小寶寶,臉圓眼大抱在手中和你對望的確人見人愛,看見他側着頭發呆的樣子更是可愛。父母對自己寶寶的行為特別敏銳,告訴我他很喜歡側着頭看東西,初時以為是懷習慣,後來發現寶寶睡覺時頭還是會傾向同一方向,即使將他的臉朝上,還是自自然側回原來的位置。父母開始懷疑,這麼小的寶寶何來會有壞習慣?而且睡眠時也不見得改善,便帶他到醫生那裏檢查一下,才發現頸部發育出現毛病。

頭部活動的物理機制

醫學上頭部長期側向的現象可以理解為「先天性斜頸症」(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這種病因可能是源於負責頭部活動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但確實原因不明,可能是嬰孩仍處於子宮內的時候頭部受擠壓,或是出生時難產(例如胎位不正),使到頸部肌肉發育受阻;亦有機會是控制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腦神經受損。

這裏提到的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是位於頸左右兩塊控制頭部轉動和前伸的肌肉。肌肉上方連接靠近耳背的乳突(頭顱骨顳骨乳突部,用手摸到耳背突出的硬骨),再向下發展到胸部正中央胸骨與鎖骨的交匯處(頸鏈吊嘴位置)。當左邊肌肉收縮,右邊則放鬆伸長,令頭部轉向右邊,反之亦然。成年人的胸鎖乳突肌很厚和明顯,初生嬰兒的卻很難觸摸,當一邊的肌肉發育不健全或產生病變,便會無法順利控制頭部轉向。

寶寶是否患有斜頸症不難發現,大約滿月後便開始出現徵狀。初生嬰兒的身體各方面都處於急速成長階段,某些生長遲緩的部分,可以憑日常觀察其變化而發現。先天性斜頸症的病徵有以下幾項:

  • 頭部會長期側向一邊,而下顎偏向另一方,整個臉部中線變成一條歪歪的斜角線
  • 頭部可能難以或無法轉動,可嘗試以物件聲音或食物引誘寶寶轉向反方向,切勿以手強行旋轉頸部
  • 臉部、眼部和兩邊肩膀或會出現不對稱情況, 甚至脊椎側彎引致輕微駝背
  • 胸鎖乳突肌上有機會摸到腫脹,大約2至6個月後會消退
  • 若發現寶寶有斜視問題,可能是誘發姿勢性斜頸的原因

什麼是肌肉纖維化?

有看筆者的文章會經常看到以上這個名詞,顧名思義是本來具彈性和柔軟的肌肉,因為同一部位重覆受到傷害,反覆發炎引致代謝減慢甚至細胞壞死。肌肉因而失去柔靭性而變得僵硬,影響到相連的肌肉活動,日後有機會再詳細介紹。

成年人引發斜頸症的行為

有一些斜頸症是後天而成的,可以是受到一些行為、疾病或頸椎受傷影響,引發胸鎖乳突肌症候群導致頭部異常傾斜。例如電腦放置於長枱的一端,便到用者頭部長期側向,或如小提琴演奏家以下顎夾緊小提琴,兩者皆引致頸肌過勞,所以斜頸症也稱為「小提琴家頸部症候群」(violinist neck syndrome)。

中年人若患有痙攣性斜頸,腦部對肌肉的指令異常,頸肌肉會間歇性不由自主地抽搐;而較嚴重患者,會開始出現偏頭痛和肩頸痛,長久以後會出現慢性肌肉痛症、高低肩、頸椎脊椎側彎等問題。

兩種斜頸症的療法

小寶寶的肌肉和各部分仍在發育中,所以斜頸症一般不難治療,而且最好在滿1歲前處理好。物理治療師會根據超聲波的檢查結果,當肯定是胸鎖乳突肌纖化位置,並且沒有視線或頸椎問題後,便可以用熱敷、紅外線等讓寶寶肌肉放鬆,配合傳統手法按摩、被動或誘發的牽引等復健動作,去矯正寶寶的斜頸問題。療程一般8至10個月,視乎效果再決定是否要切除纖維化的肌肉組織(醫學上視這類肌肉細胞已壞死)。

而成年人的後天斜頸症治療,必先找出病因(疾病、不良習慣、肌肉創傷或藥物影響)才決定治療方式。大致跟先天斜頸的治療手法相若,必先要讓被「鎖死」的頸肌肉放鬆,紓緩繃緊和減輕疼痛感。物理治療師會用按摩和熱敷,或針灸等方式,需要時醫生會處方肌肉鬆弛劑和消炎藥消腫,或藥物減輕痙攣病發。手術去除纖維組織也需要待傳統治療過後才決定。

投書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