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和創新是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基石,也是實現突破、創造就業和促進可持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香港特區政府於2022年12月發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旨在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為香港創科發展制定系統性的策略規劃,訂下未來5至10年的發展路徑。生命及健康科技在《藍圖》中更被強調為戰略產業之一。
生物科技最新創新包括基因編輯、3D生物打印、合成生物學及使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進行藥物研發和其他工藝改進。行業之所以被確定為重點產業,是由於香港在發展新技術中具備多方面優勢,同時行業對本地經濟也具備特別的戰略意義。
具體來說,我們相信香港可以在5到10年內成為成功的全球生物科技中心。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產業鏈中,本港應集中轉化研究,把實驗室研究和臨床前研究中產生的發現應用於人體試驗,並在地區中積極推行行業最佳實踐。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建立一個由政府、大學及研究機構、投資者、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製藥公司共同組成,以研發支出(R&D)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重、初創企業數量和孵化器數量、獨角獸數量、創科人員數目以及製造業生產總值等為績效指標的生態系統,讓一個積極主動的政府和高效市場發揮應有的相互作用。
打造生態系統4支柱
一個穩健的生物科技生態系統有4個基本支柱──研究能力、轉化配套政策、創科人才和資本市場。
一、研究能力:憑藉5所全球百強大學(2所全球50強醫學院)以及國家科技部在中國內地批准的13個國家重點研究實驗室,香港有潛力發展/加強其轉化研究能力。我們建議政府重點資助和促進轉化研究,並讓包括投資者和大型製藥公司代表在內的學術界和業界代表參與制定行業政策。此外,建議政府以額外資金分配和知識產權申請數目作為大學及研究機構的職效指標之一,推動轉化研究。
二、轉化配套政策:在配套政策方面,香港與國外的知識產權是受到多項國際條約所約束並且是互相承認。同時,在香港收集的臨床試驗數據在內地已得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可。為了進一步加強香港的軟實力,我們建議政府向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申請成為其成員,以便香港的臨床資料在其他成員國(如歐盟、日本、美國等)得到認可。另外,政府可撥備充足資金,準備在5到10年內把現有的轉化研究設施擴大5至10倍,以應付未來需求。
三、創科人才:香港每百萬人口有4287名研究生。然而,這些具備足夠知識及經驗的人才都缺乏創業機會,只有為數不多的生物技術初創能在香港成立。我們建議政府鼓勵業界開設創業基金,並支持研究機構為校友和博士後研究生在轉化和商業化方面提供行業專家指導。我們同時認為政府可招募成功生物科技企業家、投資者和業界人士主導孵化器及技術轉移部門,並大力推動孵化器在項目管理、業務開發、法律、臨床和生產方面為初創人才提供協助。
四、資本市場:香港是亞洲最大和全球第二大的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集資中心。總結美國波士頓的經驗,生物技術風投公司(VC)及早參與孵化可大大提高初創企業的成功機率。生物科技風投公司能通過幫助生物科技公司制定發展里程碑和路線圖、引進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高級管理人員以及與大型製藥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生物科技公司創造價值。因此,除了現有基金或合作模式(例如創新科技風險基金下的合作夥伴計劃)外,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組合型基金(FOF),透過投資經驗豐富的生物技術風投基金,與投資者及業界共同開啟創新周期。
參考波士頓先進經驗
進入千禧年後,個人電腦(PC)浪潮中暫時落後於矽谷的波士頓,聯合科研單位、大型藥企、風投機構等,在生物技術領域上完成了一次鳳凰涅槃。在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News(GEN)雜誌評選的「美國十大生物製藥集群」榜單中,波士頓已連續5次擊敗矽谷,位居榜首(2018年至今)。這裏有2000多家來自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如阿斯利康、賽默飛、諾華、輝瑞等),以及超過235億美元的風投總額。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波士頓生物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多年持續投入,這裏不僅有來自於《馬薩諸塞州生命科學法案》共計1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還有大規模的創新補助(如「生命科學2.0」計劃提供5億美元、州政府提供額外撥款給研究型醫院)和稅收優惠,無一不推動着哈佛和MIT(麻省理工)等高校的技術轉化,以及大量風投機構的落地。
在政府基金的引導之下,波士頓地區生命科學領域的初創類投資在2019年達到47億美元,為創新研究與轉化提供關鍵的資本支撐,使生物技術行業成為波士頓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我們建議政府參照波士頓先進經驗,擇其善者而從之,整合大學及研究機構、投資者、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製藥公司等關鍵參與者,共同建立生物技術創新生態系統。
總結而言,政府若能夠牽頭制定政策、增加轉化研究設施、鼓勵創科人才以及支持生物方面投資,風投公司必定會被吸引來港孵化,大幅增加公司數量及公司成功機會。「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幾年內,數個成功案例將會吸引更多創科人才來港成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繼而產生虹吸效應,令更多風投基金及藥企來港,實現創造一個具備香港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生物初創生態系統。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