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無論是中東國家的內部政治秩序,還是外部區域或者國際秩序的形成和變化,都和西方國家分不開。近代主權國家概念和國家形式在歐洲崛起,爾後擴展到世界各地。主權國家概念就是說國內政治要留給各國內部處理,外國不能干預;所有主權國家,不管大小,在國際社會一律平等。儘管歐洲和後來的西方比較成功地建立了主權國家體系,但總體上看,這個體系似乎在西方國家內部(包括歸依西方的非西方的國家)的成功概率,遠遠大於在非西方國家地區。在非西方地區,主權國家及其建立在主權國家概念之上的區域或者國際秩序,更多的只是理想,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就中東地區來說,主權國家秩序經歷了三波大的變化,這三波變化都給這個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一波是歐洲殖民地主義期間。法國和英國等對中東國家進行殖民統治。殖民主義者為了自己的便利,或者根據歐洲國家的主權概念確立其統治方式,往往不顧宗教、文化、地緣等因素,對被殖民的國家實行分而治之。殖民統治對中東地區的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非常負面的遺緒。
第二波是冷戰期間的美國蘇聯對峙局面。美國和蘇聯在中東競爭地緣政治影響力,中東的國內秩序和區域秩序,隨着美蘇力量的消漲而變化。為了對抗其對手,美蘇兩國都紛紛培養自己的支持力量,甚至對支持自己的力量進行軍事化。這些軍事化或者半軍事化的力量,尤其是美國培養的力量,在進入後冷戰之後發生了演變,很多就變成反西方(和美國)的力量。直到今天,很多力量仍然很活躍。
第三波是後冷戰秩序的「去主權化」。蘇聯解體之後,西方成為贏家,美國更是成為唯一的世界霸權。前蘇聯和蘇聯陣營的解體,也導致了多民族國家的解體。很多在冷戰期間被政治強權壓制下去的社會力量(往往是國內的地方民族主義力量)迅速崛起,演變成為各種各樣的內部衝突。這個時候,西方開始盛行「人權高於主權」的理論。這個理論改變了近代以來的主權國家原則,即外國不能干預主權國家內部事務,而使得外部力量干預主權國家內部事務合法化。
美國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影響至鉅
但在後冷戰時代,對中東局勢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美國的「大中東民主計劃」。九一一恐怖主義事件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不僅使美國的「眼中釘」薩達姆成為階下囚,而且促使一向與美唱反調的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主動放棄核發展計劃。美國更進一步籌劃中東的總體政治變革,提出一項在中東推行西方式民主和資本主義的「大中東民主計劃」。
「大中東民主計劃」使用了廣義上的中東地區定義,除了阿盟22個成員國之外,還將以色列、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納入其中。「大中東民主計劃」觸及到所有中東國家的切身利益。如果美國的政治改革方案得以實施,中東地區絕大部分國家領導人的執政地位將受到威脅。中東大多數國家領導人實行世襲制,雖然不合乎西方意義上的法律,但傳統上被老百姓接受。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