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調查有何可怕?

港府不同意也不傾向進行獨立調查,與普羅大眾以至專家學者的意見大相逕庭。一般人不會往歪處想,但為什麼有些官員和建制派人士卻煞有介事地迴避「獨立」二字呢?

眼前,港府正努力恢復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秩序,希望創造一種「疫情已過」的氣氛。客觀而言,香港預防這一波疫情的效果算是不錯,不像林鄭月娥的年代那麼糟糕,有市民真的感到疫情已過。所以,民間提出要求,應全面檢討出現疫情以來的各種情況,避免以後發生同類事件。

不過,港府的反應與眾不同,基本上不同意也不傾向進行公開和獨立的調查。相反,他們擬進行內部檢討。這就與普羅大眾以至專家學者的意見大相逕庭了。

港府擬內部檢討抗疫政策

近年來,不知什麼原因,官方對「獨立」二字十分敏感;一聽到「獨立」二字,都想用其他字眼代替。例如,獨立關稅區一般都用「單獨關稅區」取代。不過,市民對「獨立」二字沒有太多聯想,獨立屋不是住得很舒服嗎?獨立包裝的食物不是很衛生嗎?即使是獨立思考,也無傷大雅,更沒有什麼政治不正確的問題。一般人不會往歪處想,但為什麼有些官員和建制派人士卻煞有介事地迴避「獨立」二字呢?

談到獨立調查,其實也是港府過去經常採用的方法,無論在港英政府年代還是特區政府年代,獨立調查至少給人一種不會官官相衛的印象;即使是調查與警方有關的事情,也另外搞一個監警會。過去的經驗證明,安排什麼人進入獨立調查小組或委員會,也有很多技巧,最後的結果也可能有利於官方。

獨立調查 未必不利

在很多西方國家,同樣用這種方法來遮遮掩掩。且看英國、新加坡、巴西等國家檢討疫情,也設立政府以外的調查小組,主要負責人都與現任官員關係不大。當地民眾說,調查結果也許是預設的,或者是預知的,但畢竟有一層包裝,而不是赤祼地官方包辦。哪一種有說服力?顯而易見,不問而知。

港府不想對疫情進行獨立調查,也許因為當中涉及不少內地因素,在職能、職權和現實條件下,也有很多困難。此外,當調查防疫資源和資金如何運用和調配時,也許還有很多難言之隱。不過,即使如此,官方也不用緊張,因為現在的官場文化不注重問責。立法會已難以監督政府,會否問責也是疑問。況且,立法會的委員會會議也將會不記名發言,港府還害怕什麼?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