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自回歸後一直強調「中港融合」,特別在中國5年計劃的經濟規劃架構下,積極推行的新產業政策配合,例如曾蔭權就提出的「十大基建」、「六大產業」政策,而林鄭月娥就推動「再工業化」。這一方面可以協助國內的發展,也期望可加強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中央最近更提出香港「八大中心」的任務。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去年12月15日及16日召開,總書記習近平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同時,副總理劉鶴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巿場認為這是非常正面訊息,中央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會轉向以穩定為主,並推動市場復甦。
2022年香港地產市場大幅下滑
在2022年,香港私人住宅樓房價格平均下跌約14%,不少屋苑的價格已跌超過20%,回到約5年前的水平。但樓價回落並沒有刺激樓房成交量上升。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22年截至12月14日只錄得35484宗二手住宅註冊,較2021年的60332宗減少約41%,創自1996年有紀錄新低,這完全在市場和政府預測之外。
2022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大幅下滑,財政司司長的「逆周期」措施完全忽略了房地產業的重要性,及其風險究竟有多大。其實在疫情持續下,美國大幅加息,加上移民潮下拋售樓宇對市場造成衝擊,政府都是可預先作出更好的風險評估,並制訂相應的紓緩措施。但政府並沒有作事前部署,現在市場已進入寒冬,信心持續低迷。
自回歸以來,政府官方文件都未提及過房地產業為香港支柱產業,這是香港經濟和產業政策上一個重大奇案、不解之謎,似乎政府長期對房地產業有嚴重誤解。政府在以往10年來,更採取措施打擊市民和企業投資房地產,這在全球大都會的經濟政策上,差不多是絕無僅有的;這更與中央最新支持房地產業的政策大方向背道而馳。
正視房地產業為香港支柱產業
房地產業一定是香港的支柱產業,是重要而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亞洲金融風暴中,房地產業首當其衝,樓價在6年內大幅回落約65%,政府和不少市民都對這個產業產生極其負面的印象,這對政府及日後制訂房地產政策可能已鑄上深刻的陰影。事實上,房地產業對香港經濟一直作出重要的貢獻,這包括:
- 地產業和建築業對整體經濟的供獻超過10%(大大高過旅遊業的約4%);
- 其地產業對基建和公共服務的需求也非常重要;
- 其為專業人士、技術工人和非技術工人,創造大量就業;
- 住宅樓宇是香港約一半家庭的最主要資產(這資產價值在2022年已下降約15%),支持消費,及其退休生活保障;
- 房產是中小企業主要創業資金的來源和向銀行借貸的擔保;
- 房地產業的技術和專業服務是重要出口服務,香港地產商近年積極投資到國內及全球其他地方,有關專業人士亦受惠;
- 房地產業在正常和旺盛時,具有龐大吸引外資的能力;
- 房地產的第二市場,是房產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其他行業(包括金融業、其他專業服務、家居設備、搬運和裝修等)創造業務和就業;和
- 房地產業是政府重要收益來源之一,這包括賣地、補地價、印花稅、政府投資收益、地產公司的盈利稅、差餉等(在正常時期超過政府總收益30%)。
香港的經濟周期和波動,其實就是房地產市場的周期和波動。
《基本法》保障原有制度
自2010年至2013年,政府分別執行了多項新的房地產交易印花稅,這包括新印花稅(New Residential Stamp Duty)、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和特別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以減市少私人樓房的炒賣和投資為主要政策目標;並進一步大大收緊銀行對房地產物業的信貸,而後者以維持金融穩定為主要目標。這兩大類措施對房地產市場都有深遠影響,至今政府並不同意作出重大調整。
筆者支持政策打擊樓房短期投機炒賣的原意,但不是為了增加政府稅收。現在樓房短期炒賣活動已絕跡,維持政策的意義是什麼?市場現時的實況,與多年前制訂政策時的原意,很可能已有極大不同,政府必須盡快作深入檢討,以加強市民和企業對房地產市場和政策的信心。事實上,立法早期已有法律學者質疑,新的印花稅項是否有違反《基本法》第6條和第105條。
從更宏觀角度,讓我們再看看香港《基本法》對這政策有沒有相關指導性的條文?香港《基本法》第5條清楚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筆者認為香港市民和企業不受政府不合理地打擊投資房地產(甚至容許樓房短期炒賣),一定是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的重要內涵之一。「原有」這兩個字,究竟我們應如何理解?
至於短期投機炒賣活動,有經濟分析證明其有促進市場效率的正面作用。在證券市場方面,香港政府是不斷完善其短期投機炒賣機制和監管,而並不是以加重稅積極打擊短期投機活動。政府對不同投資市場採取極為不同的政策,會嚴重扭曲各市場的正常活動。
再者,香港《基本法》第119條強調,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制定適當政策,促進和協調製造業、商業、旅遊業、房地產業、運輸業、公用事業、服務性行業、漁農業等各行業的發展,並注意環境保護。特區政府多年來有沒有促進和協調房地產業?筆者是有疑問的。政府政策應因時制宜,不可落後於形勢;香港房地產市場在2023年仍存在極大隐憂,市民和企業的信心是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