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記之曰「謙」──香港傳奇的未來

國際金融中心倫敦和紐約分別已有至少300和200多年的歷史沉澱,從很多方面而言,香港跟它們仍有頗大距離,縱然如此,不代表香港無法訂下比今天倫敦和紐約情況還厲害的長遠目標。

承接上文:〈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香港傳奇的未來〉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序卦》,《十翼》之一

上文筆者提到由《道德經》和其最後一句「為而不爭」引伸出來的3點指引,今回會詳細點談。

外觀莫如實質

根據筆者的理解,《道德經》其中一個重點是強調不要只看表面,很多時候,事物的真象往往都與表象相反。以筆者之見,這強調「真」可以稱得上是貫穿《道德經》上下兩經81章的主調之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等都是《道德經》重視真和內涵的例證。

無獨有偶地,《道德經》這看法與筆者早前提到西塞羅「要成為真正如此,而非看似如此」的格言十分類同。也許,偉大的思想家都有相似的想法,而中西文化之間也並非毫無共通之處。值得留意的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其實沒有一定標準,因此,香港若是有決心要真真正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可能需要自行界定國際金融中心的理念,然後不斷往這方向努力、改善便是了。人家是否認同,怎樣評價,未必需要太着意和介懷。

國際城市是一種心態

筆者認為,國際城市其實是一種心態,很取決於這個城市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怎麼看這個城市和怎麼做。從這角度看,進一步說,自己成為這概念意義的準則便是最高境界,就正如沒有人會問李小龍是否武術宗師,黃家駒是否音樂人這問題, 因為他們就代表着武術宗師、音樂人的最高境界。

國際金融中心倫敦和紐約分別已有至少300和200多年的歷史沉澱,從很多方面而言,香港跟它們仍有頗大距離,縱然如此,不代表香港無法訂下比今天倫敦和紐約情況還厲害的長遠目標。「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內的一句教導我們,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應是動軋以百年計的事業,中間自不然有順逆起伏,即使間中出現數年或更長時間的逆境,也不會是致命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香港能一直維持在這路上不斷改善。誠如老子另一句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沒有絕對準則,一切均視乎我們怎樣應對,事後回看,一段時間的困境和挑戰,或會是躍升至另一階段的基石,也說不定。

若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可被視為港人欲追求的目標,那麼謙遜的態度就是《道德經》給我們怎樣實現的路引。嚴格來說,《道德經》沒有特別提到謙遜,不過,其內容卻是不斷強調「為下」,不作居功,不追求認同,以小勝大,以柔制剛,以弱勝強。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柔弱勝剛強」;「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者宜為下」;「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道德經》名句在在滲透着謙遜的概念。

唯獨謙卦 六爻皆吉

值得留意的是,在中華文化史上,謙遜的概念有源遠流長和深厚的傳統。在《易經》64個卦象中,63個卦都是吉凶兼備的,即使是以龍為卦象的首卦「乾」卦也不例外,但唯獨是第15卦「謙」卦,卻是六爻皆吉。「謙」卦的全名是「地山謙」。它的卦象是一座高聳的山,隱藏在大地之下,這山固然高大,但其真實的高大是遠超人們表面所見,潛藏在水面下,未被人見的部分才最為巨大。

據記載,周公曾經說過,《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可見周公認為謙遜的力量何其龐大。也許,只要持有虛懷若谷的心態,不斷改善,香港在其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之路上,尚可開拓的空間還有很多很多。在下回,筆者會再談「謙」卦的啟示,以及從《道德經》感悟得來的第3個指引。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14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

古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