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世界盃花了2200億美元,大手筆中的大手筆,是卡塔爾2021年GDP的122%,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支出的19倍,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15倍,1998年法國世界盃的96倍。美國1994世界盃只花了5億美元,是卡塔爾的440份之一,小巫見大巫,當年美國對歐式足球的不重視可見。
這2200億美元怎麼花呢?卡塔爾位處中東的半島,兩洋三洲五海,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三,本國人民只有30萬人,請了270萬由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的勞工來服務,人均GDP 61800美元。自2010年得到主辦權,就開始營建。「基建狂魔」中國雖然足球入不了圍,但承辦大部分基建設施,8個球場,要有空調設施,球場氣溫20度,出風口3000個,單是一個Al Bayt球場就8.5億美元,全部球場100億美元。為了冠軍賽就在海邊建了盧賽爾新城,花了450億美元,25萬人口,成為卡塔爾第二大城市。
3條地鐵共80公里,是超豪華座位型,肯定世界第一,還有一條通巴林的跨海大橋,一條由首都多哈到球場的輕軌,花了360億美元。其中41間5星酒店,花了57億美元,但就只能收容120000球迷,巴西球場可客180000。來看球的球迷只能住在鄰國,沙特、阿聯酋、巴林,澤及鄰國旅遊業,所以中東四國由斷交(2017年)到復交亦只花了4年。
擴建國際機場,不惜工本,又花了160億美元,結果擊敗新加坡樟宜機場,成為Skytrax獎之主,成為世界第一,了不起。800美元的入場費加旅客消費,是無論如何補不回2200億美元的支出,算是轉型費吧,變成旅遊城市。卡塔爾花了鉅資之下,仍無法出線是意料之中,天時地利錢多,不能保證勝利,三戰三北。但2022年GDP可達5.2%,算是補償。中國雖未能入圍,但得盡基建生意。不過不能有樣學樣。世界盃不是人口多,國力強,投資大就可得到。中國、印度、美國等還要找到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