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校長──沈立平

參觀「炮循」(炮台山循道衞理中學),沈立平校長說:「學校安排的學習體驗,讓同學找到他們的興趣。」學校的期望:同學畢業後,找到喜愛的工作,自力更生,回饋社會。而那,不也是天下父母的期盼麼?

沈立平校長說:「我對學生的期望很簡單,就是希望他們每一天返回學校,都能享受校園生活。」看似簡單信念,實行起來,一點也不容易。

參觀「炮循」(炮台山循道衞理中學),只得一個下午,幾個小時,有點像走馬看花,但印象深刻、難忘。

享受每一天

負責款待的同學都是學生大使,包括學生會會長吳家希(他也是港鐵大使)、師傅仔李芷浩(他也是學生會副會長)、巴士大使李志穎、何嘉曜、植物護理大使陸子龍。同學看起來,都有一種自信,介紹他們的工作、談及他們的興趣,生動有趣,條理分明。

「這裏200多名都是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學生。我們的課程,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而設。」沈校長說。

同學通過學習體驗,找到他們的興趣,此舉有助他們日後找到喜歡又合適自己的工作。

同學既有自信,又愛學習。老師功不可抹,他/她們對學生的關懷,在師生對談中,可以感受得到的。

沈校長最愛問學生:「你在學校,過得開唔開心呀?」

這個下午,我也問負責接待我們的同學,同一個問題。他們的回應,都是一致的。來自同學口中的Genuine Response,令人動容。

有這樣的講法:一所學校,同學在備受關愛的環境成長,他們會變得有自信、積極、快樂。他們亦會懂得關心別人,為他人着想。

在炮循,「關愛」不是一句口號,得個講字,那已成了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在炮循,讓我明白:因材施教是可行的。

右起:學生會會長吳家希、副會長李芷浩。
右起:學生會會長吳家希、副會長李芷浩。

樂在其中

參觀炮循那天,遠遠看到同學在進行「歷奇活動」,沒機會與歷奇大使談話。後來看了有關資料,知道疫情期間,老師、社工都考取了導師及教練資格,幫助同學參與歷奇活動,讓他們學曉使用飛索、高結構繩網、攀登技能,成為歷奇大使。同學明白一個道理:自己是受助者,亦可幫助弱勢社群,回饋社區。

當天見過學生會正副會長,卻沒有機會談到學生會工作。事後與他們用電話傾談,明白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為同學服務。讀中四的吳家希,第三年做會長了。他笑着說:「我人緣好,大家都選我。知道我會為同學爭取權益,舉辦更多活動。」

中三的李芷浩說自己也有人脈:「全校造星活動很受歡迎。大家都放膽上台表演,得獎與否並不重要,大家開心就好。」

學校「建設了鐵路模擬教室」,港鐵送來用過的列車零件,遂有了「鐵路教室」。念中一的「交通大使」蔡志遠可興奮呢。他是巴士、鐵路發燒友,希望將來可「成為鐵路駕駛員」。年紀輕輕的志遠,創立了「交通知識頻道」,在網上分享他這方面的知識。

志遠說:「可以設南丫島站,設在西環支線,兩者實際距離最近。」對志遠說:「香港的交通網絡已經算很不錯的了。」他說:「港鐵仍有很多拓展空間。」說不定,哪一天志遠夢想成真,可以駕港鐵到南丫島呢。

看介紹:「炮循設有20多個情景學習空間」,藉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能」。都是為了讓同學學以致用。

歷奇大使在學習同時,可透過實踐,提升待人接物的技巧。
歷奇大使在學習同時,可透過實踐,提升待人接物的技巧。

念中一的「交通大使」蔡志遠。
念中一的「交通大使」蔡志遠。

能力.興趣

在炮循,與「照顧植物大使」陸子龍閒聊幾句:「喜歡在這裏讀書麼?」

子龍的回應夠爽快:「喜歡呀。這裏讀書沒有壓力,老師只會幫我們,不會罰我們的。」

看炮循小冊子的介紹,學校按照學生能力而給予恰當的輔導。「情景學習空間」不過是引發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同學知道,每個人的興趣各有不同,就像每個人的能力,彼此有差別,不用大驚小怪。

有教語文的老師告訴我:「一班裏面,學生的語文能力,差的可以很差,好的則與外面的文法中學的學生相近。我們要接受這個事實,語文能力欠佳的同學,在另一方面卻很有天分,如攝影技術好、對電腦有心得。在炮循,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理論,而是我們都同意,同學之間的差異,我們得接受,也該給予恰當的輔導。」

我沒有問子龍的強項是什麼。他喜歡回校學習,皆因他在學校得到的,是老師的鼓勵,而不是懲罰。

看炮循的介紹,同學來到高中,中四至中六,除了核心課程,還有資歷架構課程。比起其他中學,這裏的學生更需要生涯規劃,為日後工作做好準備。

例如有攝影資歷架構課程同學,為校友提供拍攝服務。有「款待大使」,學習咖啡拉花。有中六同學,到酒店實習。亦有同學為資訊科技實習做好準備,最後成為某中學的資訊科技助理。

沈立平校長說:「學校安排的學習體驗,讓同學找到他們的興趣。」學校的期望:同學畢業後,找到喜愛的工作,自力更生,回饋社會。而那,不也是天下父母的期盼麼?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

張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