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音樂感的中文

古人在寫文章的時候已經考慮到文字的音樂特性,而且考科舉試時,如胸中沒有萬篇文章,哪能金榜題名?文章自然短小而易背,才能記得夠多,篇章讀起來鏗鏘有聲,才能記得深記得牢。

前陣子,同事希望設計一些標語讓同學可以留意儀容、排隊、課堂上的禮儀,我看後覺得內容甚好,只是如果可以押韻的話,就更為完美了。於是我毛遂自薦,把所有標語都改成押韻,希望學生可牢記心中。

標語押韻  說服力培增

運用押韻的語句其實是有力量的,而且一用上之後,整句說話就會變得很有道理,例如「錯就要認,打就要企定」,說出來好像十分理直氣壯,但實質並沒有什麼必然關係或道理。如果我們改為「有錯要承認,被打就要站好」,你就會覺得十分無理,原來用上了押韻,大大增加了說服力,為一句內容普通平淡的句子變得充滿力量,就連有欠理據的也變得道理滿滿似的。

枯燥變有趣

運用了押韻,也會增加趣味感。例如很多年前,有一個學生,平日反應或比較緩慢,但有一個習慣,就是冬天的時候很喜歡在早餐時間吃飯,那我就跟他說「朝早食個飯,行動唔會慢」,希望他快快動手做好功課。當我想到然後說了出來時也不禁笑了起來,句子本身並無邏輯可言,但真的很有趣,於是學生就牢記住了。

自古以來的音韻寶庫

其實押韻這種寫作技巧,在外國固然存在,但論到使用之極致,肯定是我國文學,而且已有過千年的歷史──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等韻文作品皆有押韻的元素。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上亦經常用上,可說已經深入我們的筋脈之中。加上多年的積累,我們出現了一系列的雙聲疉韻,雙聲詞語包括:崎嶇、流離、彷彿、鞦韆、忐忑、荏苒、惆悵、吩咐等;疊韻包括:朦朧、蹉跎、叮嚀、娉婷、霹靂、懵懂、踉蹌等。各位不妨讀一讀這些詞語,是否感受到一點的音樂感,尤其在讀疊韻詞語時,這種感覺應更為強烈。

牽引多感觀的記憶

在朗讀這些詞語時,你會發覺從視覺上、聽覺上,這些字詞本身已帶給你心中某些牽動,如果運用得當,就能夠成就一篇很有畫面意境的文章,所以人們很多時都說中文是圖像文字,其實,也是音樂性的文字,有畫有聲寫出來的詩句,當然意境深永,令人再三回想。

現代流行曲的應用

正因如此,我們日常聽到的流行曲,基本上也肯定會用上押韻,分別只在於能否一韻到底,用得多還是用得少,用得是否夠妙。所謂一韻到底,就不得不提已故著名填詞人黃霑先生,他十分主張一韻到底,為的是歌手能夠更加容易牢記歌詞。所以,他填詞的目標很明確,是商業用途,配合劇集,還加上歌手容易掌握。我們看一看他其中一首為梅艷芳寫的作品《心債》:

作詞:黃霑  作曲:顧嘉煇

重重心中癡債 原是欠下你一世
無限無盡愛在我心底
悠悠心中癡意 源源不絕撫慰
只望可補償一切

明明用盡了努力 明明事事都不計
為什麼萬般癡心 都等如枉費

原來今生心債 償還不是一世
千代千生難估計
悠悠心中癡意 源源不絕撫慰
只望可補償一切

明明用盡了努力 明明事事都不計
為什麼萬般癡心 都等如枉費

原來今生心債 償還不是一世
千代千生難估計

這首歌的用韻的地方包括:世、底、慰、切、計、費等字,均用上ai韻,並沒有轉韻。在唱這些歌曲時,歌手就會一種很易記流暢的感覺,在繁忙的娛樂圈工作,這個不得不算是重要的優點。有時候大家看古裝劇,不也是看見那些文人拿起文章,搖頭晃腦地讀各家經典嗎?沒錯,古人在寫文章的時候已經考慮到文字的音樂特性,而且考科舉試時,如胸中沒有萬篇文章,哪能金榜題名?文章自然短小而易背,才能記得夠多,篇章讀起來鏗鏘有聲,才能記得深記得牢。這些一切,自有它的道理。奈何近年已不多見重視朗讀,留意中文的音樂特性的現象。希望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可以多加留意,不如就先試試口頭押韻造句吧!

陳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