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教授在短短一年之內由學者轉變成立法會議員,再走上局長之路,他坦言感到意外及榮幸,但香港正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覺得大學裏應該有人站出來發揮自己的專長,尤其創科被寄予作為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的厚望。
心底無私天地寬 與公務員協作
進入政府3個多月,孫東認為比當議員要顧及的事情更多,包括制定政策的效果、可行性、市民反應等等,可幸工作團隊十分團結,均希望香港創科產業在短時間內有比較大的改變。他從沒想過政府是否一個「熱廚房」,只希望盡快進入角色。
坊間認為部分政務官窒礙政府改革,政策成功與否視乎局長與公務員的關係,但他認為這是心態問題,「心底無私天地寬」,進入政府工作必須了解自身的使命,不把事情複雜化,專心一致才能把創科搞好。「政府應該是包容的,局長、公務員之間也要互相了解配合,我很感謝一起共事、協助自己的公務員。」
推發展藍圖 完善創科生態圈
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將創新及科技局更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孫東認為這表明了創新科技的定位不再止步於基礎科研,日後香港應當有條件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發展產業,因為完整的創科生態圈應該有上中下游,缺乏工業會讓香港的創科發展不完善。政府現正建立新團隊,物色適合的工業人才加入政府,發展香港的工業,預計年底前提出香港創科發展藍圖。
香港上一次發表創科發展藍圖是24年前,由時任特首董建華力邀田長霖教授撰寫。孫東認為當中亮點很多,包括成立創新科技基金、重點發展優勢產業、科技園區等,「如果當年真正落實了這些建議,今天香港的創科局面可能會更好。」
他指出,「香港必須要制定一個清晰的創科發展規劃,我們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社會才有信心把創科之路走下去,更有效地聚集人才。」當中包括四大重點:一、完善創科生態圈;二、豐富創科人才庫,增加發展動力;三、發展智慧城市;四、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
有指香港的國際地位正被新加坡等地搶佔,但孫東認為香港實力不減,一國兩制、基礎科研實力等優勢並沒有改變,出現這種感覺可能源於近年沒有聚焦經濟發展。但現在跟24年前的景況相似,香港已「浴火重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香港須透過創科藍圖凝聚共識,與鄰近城市深圳「珠聯璧合」共同發展,發揮國際化優勢,匯聚資源建立全球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這個高地,即使周邊地區發展迅速,也可以佔據領先地位。
大學企業互動 加強創科氛圍
針對建立協同創新平台,孫東認為,國內市場發展迅速,但某些企業發展到某個階段,可以在香港落地,走向國際,特別是一帶一路市場;另一方面,許多國外優秀人才,特別是華人科學家有意回流中國,他們可能大部分均優先選擇香港,香港應該以建立創科高地為定位,緊守作為國家與世界的橋樑的角色,加強與不同國家的經貿合作,即使身處中美角力的夾縫中也能夠發揮作用。
政府強調融入大灣區發展卻遭到部分人質疑會掏空香港資源,孫東就此解釋,香港本身已是大灣區一部分,不斷在培養人才及孵化企業,例如大疆及商湯等科技公司,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過往一段時間,市民覺得「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是因為全社會沒有對發展創科達成共識,而且由於以往的政策較局限於基礎科研,支援創科產業化相對較少,加上認識高科技的好處是無法一蹴即就。
「經過20多年,香港市民終於有共識,認為我們應該加強創科發展,這是難能可貴的。」他形容,現在是很好的機會發展創科,要吸引及挽留人才,必先從完善創科生態圈出發,令他們有用武之地,還需要人口政策配合。
孫東補充,上游方面,以前政府未有提供足夠的誘因推動大學學術成果轉化,而且大學未有鼓勵成果轉化的文化,例如申請及保護發明專利,政府可以在建立機制支持知識產權、改變大學文化方面,進一步下工夫加強。
下游方面,香港欠缺龍頭產業帶領創科發展及大學科研方向,科研不應只由政府引導方向,產業也要有領頭羊的角色,「觀乎位於矽谷的科技巨擘與附近大學的深厚互動,許多名牌大學教授及他們的學生都有親身參與產業,這一點我們需要跟美國學習。」
特區中的特區 幫助企業發展
那麼,北部都會區又將會在創科產業發揮什麼角色?孫東指出,政府希望建立「港深創科經濟帶」,透過產業落戶河套區和新田科技城施展示範作用,在河套區建立「特區中的特區」,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的高度融合,對許多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他坦言,這需要若干年時間才能看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趨勢,但將會是一個十分亮眼的項目。
深港河套區的規劃反映兩地並非只有競爭,孫東就以「珠聯璧合」來強調兩地合作才能發揮更大效益。然而,不少本地的初創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便移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孫東認為相比內地及海外其他地區,香港創投文化有待改善,企業沒有足夠資本持續發展,政府正在跨部門商討如何解決此問題。他強調,情況已逐漸改善,不少大學、數碼港及科技園推出初創支援計劃,企業數目在5年間已增加約3000家,吸收資本逾400多億元。
談到數據「過河」問題,孫東指出,香港屬於「國內境外」的特殊位置,海外數據可以自由進出香港,加上數據是國家財富,不少國家的相關規管均漸趨嚴格,中國亦如是,但容許數據「過河」對於香港建立「數據港」及大灣區融通十分重要,所以在符合內地法規及國家安全下,仍有與內地商討的空間,港府正與內地部委洽談。
提升課程標準 鞏固本地人才根基
與此同時,國家破格宣布選拔港澳居民成為載荷專家(payload specialists),孫東表示,國家看到了香港航天科技的實力,以及參與國家項目的呼聲,所以開放予港澳地區,反映了國家重視香港創科產業對於國家的作用。
孫東補充,跟創科一樣,即使文科出身的也可以參與載荷專家選拔過程,「太空可供探索的地方很多,除了物理、化學、工程等等,對於人文及社會科學也會有影響。」不過說到底,投身創科是一個頗複雜的過程,加上傳統家長思維不鼓勵冒險,令不少年輕人卻步,但他指出,年輕人願意投身創科是難能可貴的,應該加以鼓勵,而各方也陸續推出初創培訓課程。當生態圈完善起來,高薪職業便不會限於醫生、律師等專業性的行業,社會流動性也會提高,家長的阻力也會相應降低。
他也指出,香港的傳統理科學生人數相對少,需要增加STEM教育素質,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道路就不會那麼艱難。他勉勵有志投身創科的年輕人先把本科專業學好,多了解香港的創科生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隊,得到業界前輩指導下,相信成功機會便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