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錦田鄉事委員會接收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謄寫和裝裱的鄧氏族譜,儀式在錦田清樂鄧公祠堂舉行。儀式前,錦田父老穿着長衫舉行拜神禀告祖宗,非常莊嚴,是近年罕見場面。國史教育中心校監丁新豹教授代表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送贈族譜,由錦田鄉事委員會主席鄧賀年先生接收。
嘉賓有元朗民政事務專員胡天佑太平紳士、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太平紳士、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趙廣超和馬冠堯老師、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和總監邱國光博士。周日亦有一群在本地各大學修讀歷史的大學生,當中包括本港青年史學家得主周正賢先生,以及正進修讀歷史的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先生。
丁新豹:祠堂習俗成紐帶
鄧賀年主席很重視承傳,希望錦田鄉事委員會、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國史教育中心合作,將傳統文化承傳下去。丁新豹教授認為,香港以往多是外來客旅居之地,到宋代才有鄧符協定居錦田,直至今天。其主要客觀條件是靠祠堂和習俗維繫。
趙廣超和馬冠堯老師則希望可以籌備舉辦錦田教育展覧,鼎力支持3團體合作,由丁教授領導,保育好傳統家族和鄉土文化。馬冠堯說,錦田在硬件上除了有不少古代建築如祠堂和書室外,亦有古代墳墓,區內的山丘和綠色平原更是較少在香港市區內看到的;而在軟件上仍有農作業、點燈、搶花燈、盆菜和打醮等傳統,因此在研究上有實體優勢。
何漢權校長指出,帶同國史教育中心的大學生成員到場觀看便是承傳教育,他支持3團體合作,以錦田為基礎向年輕一代介紹傳統新界源遠流長的發展。
源起
這項計劃緣起於4至5年前,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的趙廣超老師希望研究錦田文化,先向錦田鄉事委員會借用族譜,原來委員會務只存有副本,他便借了副本影印。與此同時,他又向委員會索取了錦田泥土,請工作室成員以泥土製作一套陶器。其後,工作室便送了一套實實在在的本土陶器給委員會,至今仍小心存放在委員會辦事處。
跟着,趙老師詢問可否請人抄寫族譜,待展覽後送贈錦田鄉事委員會,獲委員會答應。族譜由鄧潤鎏先生謄寫,花了幾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慢工必出佳品。
言談間,趙老師拿出一幅由工作室繪畫的錦田風貌,從象山上觀看整片地方,一個立體的錦田呈現眼前,周日他亦將這此畫送給鄉事委員會。工作室亦拍攝了錦田種稻的現況,仍有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