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摘文學精華的珍本──談《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今日,自文字帶來美的欣賞、最普遍莫如唐詩宋詞元曲。但光讀唐詩宋詞未免有所偏頗,古韻文及文選又恐太艱深,最好便是讀近人介紹賞析之作。傅庚生著的《中國文學欣賞舉隅》是本很值得推薦的書。

傅庚生著述之《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筆者譽之為欣賞中國文學精華寶典。因為書不厚,200多頁,但擷摘文學作品範疇豐富。在欣賞中國文學而言,內容的確是精華而精采。

文學特質和文學視野

首先,我們該探討一下什麼是「文學作品」。對「文學」一詞,陽明書局印行的《辭海》在「文學」一詞下說:

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藝術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戲曲等都是。

中華書局印行的《辭海》這樣解釋:

文學、廣義泛指一切思想之表現,而以文字記敘者。狹義則專指偏重想像及感情的藝術作品。

這部辭海賦予「文學」的空間廣闊一些,但帶出另一名詞「藝術作品」。什麼是藝術作品呢?恐怕又愈扯愈遠了。有人以作品形式區別是否文學作品。所指形式是文體,例如詩、詞,或是報告、評論等文體。以文體而言,大抵申述義理的文章不屬文學作品。以詩而論,也不一定是深澀難明的才有文學價值,貼近生活的題材,簡簡單單的詩也可以產生文學作品的效果。

所謂文學作品,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指寄情之作,吐露胸懷感受而使讀者共鳴的。所以,在這一角度看來,申述義理之作,即使好文章,也不會把它作文學作品而看待。

文評家傅庚生認為「文學的境界中,既必終始有我,自必以我之情為主,而以物之景為從。」換句話說,要成為文學作品,寫情要真情流露,要對感情有深刻的描述。

文學帶有真情和美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每個時代都人才輩出,留給我們豐盛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文學充滿美感、中國的文字亦可以充滿美感。文人對文字的運用,無論哪一種文體,於抽象或具象的描述,許多時候會把讀者的神思,升華到欣賞藝術品的境界。文學作品中藉文字帶來的美感比比皆是,上自《詩經》、《楚辭》,以至漢賦、唐詩宋詞,無一不備美的意境情操。

今日,自文字帶來美的欣賞、最普遍莫如唐詩宋詞元曲。但光讀唐詩宋詞未免有所偏頗,古韻文及文選又恐太艱深,最好便是讀近人介紹賞析之作。傅庚生著的《中國文學欣賞舉隅》是本很值得推薦的書,筆者手上的是南國出版社的版本(今見其他出版社版本),中學畢業那一年、吳天任老師介紹後立即買回來,至今仍置書架上,隨手可以拈得。心神所到,仍拿出來閱讀,體驗到中國文學文字之美。

南國出版的《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目錄頁。(作者攝)
南國出版的《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目錄頁。(作者攝)

《舉隅》以情意分內容

《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的結構篇目以情意而分:如「勢度與韻味」、「淵雅與峻切」、「情深與至誠」等。書中取材文學領域至廣,有韻文亦有散文,甚而有撮自元劇內容,有古學亦有近著。光是參閱他在千年以上中國文庫搜羅的佳句佳章,已值回票價。再加上作者學養逾常的分析評論,有如高人引路,身處蓬萊。對作者素養蘊藉及他的慧眼境界,不由讀者不大為歎服。全書只要閱讀時用心,中學生亦可讀可解,素材當然比教科書遼闊,令人眼界大開。

書中「勢度與韻味」一章載有《楊白花歌》: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內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春去秋來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裏。

內文並說《梁書》載:

楊華容貌雄偉,魏太后逼通好,楊華怕因而惹禍而逃走,太后思念他,作此歌。作者認為歌中以楊花比作楊華,徐娘風韻,洋溢於歌中,亦情深而韻永耳。

同章中介紹王曇詩〈項王廟〉,用罕見入聲為韻,也是一絕。此詩氣勢奇雄,又滄浪無奈,如影如繪,皆到眼前來:

君王如玉妾如花,君馬一走天下瓜;赤蛇不死白蛇死,妾骨空填垓下沙。
兒女英雄兩不足,水廟山煙吾來宿,八千弟子大風來,江東父老到今哭。

欣賞藝術美感,可以是視覺的,可以是聽覺的,透過文字而欣賞美感,更是超然而恆存於神思之中,餘韻仍在,彌久而甘美。文字之效竟至於斯,難怪文學作品得人歌詠讚賞而歷久芬芳了。

若同意本文介紹,何不坐言起行,即到書局購入一冊?

按:20多年前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的女教授對筆者說,傅庚生是她的同學,剛畢業便寫下《中國文學欣賞舉隅》這本書。筆者購入是南國出版社的1960年初版,定價港幣2元。作者書末寫下1943年脫稿。今日曾在書局見售其他版本。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