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美景

疫情肆虐,賦閒在家,時間比起過去可以有更好的運用,因而寫了一些小文章,並且匯集成書,作為疫情下的註腳。其中包括了對大學生的勉勵,更多的是涵泳在大學人文景觀與自然風物裏的體悟。

生於斯,長於斯,並不代表我們對成長的地方有透徹的認識。習以為常,機械化的處理,對於任何的人和事都會變得麻目。過去2年從沒離開香港,一直在此,深化了對這裏的認識。口裏雖然說着想要回到可以四處出遊的日子,其實出門太多,方知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紛亂處處,此心安處是吾家。

疫情教人  有備無患

幾波疫情,時好時壞,教人凡事都要作好準備,無時無刻要想好後備方案。能夠出門閒逛時便趕快出門,居家抗疫時便在網絡世界遨遊。曾經,要四處搶購口罩、75度消毒酒精,以至白米和廁紙皆成為超市的人氣產品。因知超市早上補貨,便晚上也睡得不好,待東方發白,便從超市帶回一包8公斤的白米。

雙手抱着白米的一刻,心生滿足,也感到無比的踏實!車水馬龍不再用來形容鬧市的街道,那超市長長的人龍,伴隨着白米、廁紙,甚至罐頭食品也要限購,成為了一道又一道的人文景觀!近來,甚至鮮活豬肉、新鮮蔬菜也成為稀有品,價格急漲,復見搶購,也是一時奇聞!

有備便可無患。購買日用品,家裏的糧食長期要有儲備,乃是過去兩年的生活寫照;不必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裏的魏絳口中。協助學生籌備活動,也多次提醒必須要有周詳的後備方案。這兩年的大學生,因為網課不斷,失去了許多與人面見交流的機會,誠為遺憾。要計算失去了些什麼,難以盡數,但失去的已經失去了,自怨自艾也只能是徒勞無功。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應變能力絕不可缺,也最為重要。靈活變通並不等同沒有原則,每個人都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原則,小原則可因應時勢而改變,大原則乃不可動搖。什麼是小,什麼是大,在過去一段日子看得比任何時候都清楚。

疫情使一家人終日在家,工作的工作,上課的上課,居家工作與上課,使人快要忘記外出的時刻。「在家千日好」,想不到在21世紀的疫情時代有了新的詮釋。親子時光是前所未有的多,與內子一起見證孩子成長更是每天必然上演的劇目。

世道紛亂  唯有思想自由

世道紛亂,無能為力,唯有思想可以如水的自由流動。《論語.衛靈公》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第15篇第31章)孔子自言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地思考,結果沒有什麼收穫,還不如切實學習更佳。孔子,日月也,為人處世自當服膺。於是,援筆以書,以成本集。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有云:「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誠哉是言也!

疫情肆虐,賦閒在家,時間比起過去可以有更好的運用,因而寫了一些小文章,並且匯集成書,作為疫情下的註腳。其中包括了對大學生的勉勵,更多的是涵泳在大學人文景觀與自然風物裏的體悟。疫情稍緩之時,間與師友相聚,談天說地,心懷感恩。疫情使在家的時間倍增,暫別東奔西跑,尤其慶幸。

凡此種種,共計文章17篇。此中各篇大多嘗在不同園地發表,包括《香港作家》、《藝文青》、《香港拼圖》、《國文天地》、伍宜孫書院The Sunny Post等,在此一併致謝。書中各篇文章,在錄入本書之時,或有作修訂,謹此說明。是次蒙萬卷樓圖書公司支持,得成此稿,實在不勝感激;責任編輯呂玉姍女士的辛勞協助,尤其重要,在此復申謝忱。

潘銘基
序於香港中文大學
教職員宿舍第11苑
2022年4月

原刊於作者新著《疫下叢譚》,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疫下叢譚》
作者:潘銘基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作者簡介:

潘銘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院長暨通識教育主任。並任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常務理事、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等。研究領域包括儒家文獻、漢唐經學、歷代避諱、域外漢籍、博物學等。著有《賈誼新書論稿》、《孔子的生活智慧》、《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孟子的人生智慧》、《賈誼及其新書研究》、《漢書及其春秋筆法》、《字書裡的動物世界》、《漢字裡的動物世界》;散文集《煩囂與寂靜》、《疫下叢譚》等。

潘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