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住機構40周年  盧傑雄博士:以義安命人生有價值

現代生活富裕,物質豐盛,但人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並沒有隨之提高。盧傑雄博士建議現代人把精力和智力投入在建立有價值的生命計劃之中,例如服務社會,才能獲得價值為本的忘我之樂,生命才感受到意義。

由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和佛學家霍韜晦教授創辦的文化教育團體──法住機構今年成立40周年,並於6月18日舉辦40周年慶典,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出席,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唐端正教授、高級講師盧傑雄博士。法住每年皆會訂立主題作為發展方針,而今年的主題是「貞定不惑,砥礪前行」,引典於孔子的名言──「四十而不惑」。

讓中華文化走出學術圈 真切地接觸和改善生命

現仼會長盧瑞珊博士致辭時表示,從事文化事業向來不容易,因為既不賺錢,亦不獲政府資助,只有行內人士才能明白箇中滋味。她寄語,雖然奮鬥過程艱辛,但機構堅持下來,實踐了「讀書修養性情,文化回歸生命」,期望未來40年,法住能做到「貞定不惑,砥礪前行」。

唐端正教授致辭時則勉勵法住學員和員工,指出現時世界充滿困惑,唯有「讀書助養性情,文化回歸生命」,讓生命回歸人性和理性,才能解惑。大家宜堅信生命中有一個「道」,人與世界的前途都會回歸於「道」。

唐端正教授表示,大家宜堅信生命中有一個「道」。
唐端正教授表示,大家宜堅信生命中有一個「道」。

盧傑雄:義命分立  支撐現代心靈

盧傑雄博士同場獲邀以「從身心靈看現代生活之病痛與儒家治療之道」為題演講,以誌法住機構40周年會慶。他以儒學剖析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生命處世的弊處,以及用儒學角度提供解決之道。

他指,現代生活富裕、物質豐盛,但人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並沒有隨之提高。人們反因資訊爆炸、消費主義和物慾過盛,使身體和心智受困於利祿與物質享受的追逐、壓力和迷惘,以致人身心俱疲、情鬱意亂。個人靈性又因現今的個人主義和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欠缺超越個人利益、把個體整合至整體的價值和志向,導致目光狹隘、心靈封閉。

他建議現代人把精力和智力投入在建立有價值的生命計劃之中,例如服務社會,才能獲得價值為本的忘我之樂,生命才感受到意義。他又引用儒家的概念──「義命分立」和「以義安命」說明幸福感的建立。人有「命」──命限,即無法完全掌握的客觀條件和際遇,甚至是突如其來的外在掣肘,人唯有明白、接受和消化這些限制,但生命仍有「義」的面向──具價值的、合乎道德的,或利他的事情。人在面對生命的命限,應當仍在正途上、應該做的事情上,在自我能控制的範圍內盡人事,保持積極,才能把人生活得具價值和意義。

盧傑雄博士表示,人在面對生命的命限,應當仍在正途上、應該做的事情上。
盧傑雄博士表示,人在面對生命的命限,應當仍在正途上、應該做的事情上。

法住機構珍藏多件佛教文物

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由香港法住機構在2010年8月成立,2019年9月盧瑞珊博士又自資添置大量藏品,其中包括中國古代香樟木彩雕佛像。該館設有6殿,分別收藏了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唐宋香樟木雕佛像,以及清代乾隆鑄銅佛像等。有興趣的市民可到法住機構網站預約參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