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青少年家庭、身心健康及學習的影響

現時學校已全面復課,筆者觀察所知,大部分學生在經歷停課後更期待回校,亦更珍惜師生在校園共聚,如何安頓青少年的不安及焦慮,正是教師的最大挑戰。

背景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而疫情很可能為仍處於關鍵發展時期的青少年帶來深遠的不良影響。故此在2021/22年度,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及「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合作成立研究小組邀請香港中學參與調查,以了解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中學生產生較大影響的健康及社會因素。

是項研究由世界大學聯盟研究發展基金資助,所得數據將與東亞、美洲和歐洲的學生數據進行比較。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日後制訂更有效的抗疫政策以保障學生的福祉。本文從學生角度出發,剖析疫情對香港青少年的家庭狀況、身心健康及學習的影響。

「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青少年之健康及社會影響」研究的調查對象為香港14歲至16歲的中三級學生。研究團隊經抽樣及邀請後,共有12間中學參與。調查於2021年9月至10月期間進行,由學生完成自填式問卷,共1095份問卷獲納入最後的分析樣本。研究團隊將回收問卷整理及編碼,所得數據利用電腦統計軟件分析及反覆驗證。

學生個人及家庭背景

綜合所有參與學校的數據,受訪女生的百分比(53%)較男生稍高,而在種族方面,華人佔絕大部分(96.3%)。受訪學生父母親最常具的最高教育程度為高中/專上教育學位,分別約佔27%及30%,但亦有接近三成五的學生不知道或沒有提供父母親的教育程度。

至於受訪學生的主觀家庭社會階層,本調查以MacArthur階梯量表(1=「最低階級」,10=「最高階級」)量度學生的主觀家庭社會階層。階梯從低到高代表不同家庭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等級愈高,意味着社會地位愈高。約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家庭屬於中等階層,認為自己的家庭屬第5及第6級的分別約有30%及20%,而平均值為5.4。

家庭經濟及就業狀況因疫情而受影響

圖表1顯示約69%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因疫情而受影響,受很大或極大影響的約佔9%(分別為1.9%及6.8%)。圖表2顯示:超過半數(56%)的受訪學生表示疫情沒有為家庭的就業及收入情況帶來任何轉變,但仍有部分學生表示家中成人曾失業(8.9%)、需要長時間工作或就業不足(25.6%)、需要申請公共援助(5.5%)及支付賬單或購買必需品上有困難(6.0%)。

圖表1:疫情對受訪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程度。(作者製表)
圖表1:疫情對受訪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程度。(作者製表)

圖表2:疫情為受訪學生的家庭在就業及收入上帶來的轉變。(作者製表)
圖表2:疫情為受訪學生的家庭在就業及收入上帶來的轉變。(作者製表)

學生情緒狀態因疫情受影響

2019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全港學校不時停課、減少面授課堂及課外活動時間,加上限聚令及保持社交距離措施,學生社交生活減少,長時間留在家中,容易導致各種情緒問題的出現。本調查讓學生比較不同情緒在疫情前與疫情期間的轉變。圖表3詳列受訪學生各項數據的百分比。

圖表3:受訪學生疫情前與疫情期間情緒轉變的比較。(作者製表)
圖表3:受訪學生疫情前與疫情期間情緒轉變的比較。(作者製表)

在比較各項正面及負面情緒的轉變,佔五成的受訪學生表示疫情前與疫情期間的情況差不多,34.0%的受訪學生表示在疫情期間感到焦慮/壓力的情況增加了;16.6%表示在疫情期間感到絕望的情況增加了 ;20.3%表示在疫情期間難以入睡的情況增加了;而感到放鬆、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愉快較疫情前減少了的學生則佔21.6%、31.1%及20.6%。

學生學習狀態因疫情而受影響

2019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全港學校不時停課。學校以網絡形式授課,但網上教學無疑較少互動元素,部分學生在網上學習期間或難以專注,甚或未能掌握授課及功課的內容。圖表4詳列受訪學生各項數據的百分比。結果顯示,約59.5%受訪學童表示「疫情將會為我的學業成績帶來負面影響」;59.2%表示「對學業感到焦慮」;及54.2%表示「學習進度落後」。但同時亦有57.2%表示「做好自學的準備」及54.6%學生表示自己「具有學習動力」。

圖表4:受訪學生在疫情停課期間的學習感受。(作者製表)
圖表4:受訪學生在疫情停課期間的學習感受。(作者製表)

總結及反思

整體而言,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近七成受訪學生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因疫情而受影響;而且約四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家庭成員需要長時間工作或就業不足;接近一成學生表示家庭成員曾失業,甚至需要申請公共援助及支付賬單或購買必需品上有困難。為此,疫情停課期間,不少教師在網課時不單只是授課,也花時間多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學校也特别留意社區各種物質支援,協助貧困家庭渡此難關。教育當局宜進一步促進家校社區協作,及早預備疫情反覆延續,對弱勢學生造成的困擾。

調查結果也顯示有大約一半的受訪學生在疫情期間的情緒沒有太大轉變,從側面反映了不少學校和家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保護網,讓他們免受疫情的衝擊。另一方面,停課後對學習進度的影響亦對構成學生的情緒困擾,本硏究發現佔二至三成的受訪學生表示在疫情期間增加了焦慮/壓力、絕望和難以入睡,亦有接近二至三成的受訪學生表示在疫情期間減少了感到放鬆、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愉快。現時學校已全面復課,筆者觀察所知,大部分學生在經歷停課後更期待回校,亦更珍惜師生在校園共聚,如何安頓青少年的不安及焦慮,正是教師的最大挑戰。

何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