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除了是香港回歸25周年外,亦是新一屆香港政府上任的日子,在這重要時刻,如何開創另一個25年?讓我在這裏分享一些對小學教育的建議。
首先是生源方面,面對人口日益減少,學生不足的情況下,我建議我們應開放學位,讓大灣區、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學生來港讀書。如他們想在港升中或大學,也是無任歡迎,這種學校大門的開放政策,其實在新加坡及外國都很普遍,香港領導其實應有新思維、新嘗試,如其讓資源浪費或慘痛殺校,不如吸納不同地方的人才吧!
加強國民教育
第二是要加強國民教育,這是多年來的口號,但卻總是未能貫徹執行。觀乎每個國家都有牢固的國民教育,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讓大家熱愛祖國,這是理所當然的。我認為小學應該在每周5節的常識科中,抽一節來教授國家歷史、認識國情和學習國安,教育局更應設立推行國民教育的部門,重新規劃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大學的國民教育,建立一條完整的課程縱軸,並輔以相關的學習活動、資源和教師培訓。現在的國民身份認同只是價值教育的一部分,學習的力量實在是太微弱,也難達到國民身份認同的效果。
說起國民教育,我的第三個建議,就是建立一個大灣區的學習平台。隨着習主席推出大灣區的概念,香港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在經濟、住屋和民生方面都變得愈來愈密切,唯獨是教育一環,只是靠建立姊妹學校的形式來互相維繫,我認為是不足夠的。建議成立一個大灣區的教育學習平台,規定香港每所中、小學必須和大灣區的學校結成姊妹,從而推行兩地師生及校長間的交流,舉辦聯校比賽、製作相關的學習課程,在有系統的互相學習下,香港學生能親身接觸大灣區的人和事,對他們未來未來在大灣區發展,有莫大的幫助。
改善STEM教育政策
除了國民教育,我第四個建議是全面推行STEM教育。小學方面,我建議在5節的常識科中,可抽兩節來學習STEM。STEM是學生成長的關鍵,但我們現在沒有既定的STEM課程和指引,也沒有定期的撥款支持,學校的STEM 發展便變得斷斷續續。我見過有學校在兩年前花了2萬多元來買了一部激光切割機,由於買的老師轉校了,其他人都不會用,這部機便一直放着沒用。
現在學界推行STEM的情況,動聽一點是百花齊放,現實來說卻是有點凌亂,各自為政。個人認為小學生的科學根基很弱,學校要抽多些時間來講科學、做實驗,這些探究式學習,大大提升學生對STEM的興趣。為了學生的未來,請教育局重新制定STEM教育的指引,增撥常規性的撥款,推行教師培訓,舉辦大型的比賽和提供相關的教學資源,有了明確的發展政策,才能為學生鋪設光明的道路。
加強抗逆訓練
教育局在去年推出了新的價值教育課程指引,鼓勵學校以滲透式來教導學生,但我建議在價值教育方面,宜加強抗逆訓練,最近學生自殺的個案不斷增加,我們發覺年輕人在面對壓力時,常不知如何面對,最後走上自殺的絕路。這些事情一件也不應發生,我們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最後,教育是一們專科的項目,在往後的25年,我們需要熟悉香港教育的局長,教育是未來的基石,一點也不能含糊。現在的楊局長擔任教育舵手多年,高瞻遠足,正反映教育局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