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04:06:4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如何解讀廣島核爆的歷史

過去日本每逢廣島核爆之日便舉行哀悼的儀式。去年和今年的悼念日,中國連續兩年謝絕出席,原因出於安倍過去兩年來,全面竄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把日本的戰爭罪行一一否定。
過去日本每逢廣島核爆之日便舉行哀悼的儀式,如果當成反核戰爭,當可被世人同情與認同,中國也派代表出席悼會。可是去年和今年的悼念日,中國連續兩年謝絕出席,原因出於安倍過去兩年來,全面竄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把日本的戰爭罪行一一否定。
 

安倍否認南京大屠殺 抹殺侵華歷史

 
其中最令中韓與世人側目的是,安倍竟然在華盛頓公開講話,直指「慰安婦」是自願的妓女,不是日軍強擄民女給日軍當性奴。又,「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過去日本人曾懷疑有無可能多達30萬人被殺,這還罷了,而安倍與其執政大員卻不斷否認有「南京大屠殺」這回事,反指中國嫁禍於日本,無中生有。
 

中國在南京建碑 鐵證保留日軍罪行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安倍如此全面否定日本戰爭罪行,再不嚴正表態,便是對日本罪行姑息養奸了。過去中國政府也從沒對日侵略定下什麼「國恥日」、「反法西斯勝利日」之類,叫中國人緊記國難以圖自強。可是給安倍這麼胡搞,中國反而首次將「南京大屠殺」的日子法定為「國難日」,並在今年的這一天,在南京舉行莊嚴肅穆悼念死難同胞的儀式。場面所見,紀念碑與憑弔廣場,都是特別建築起來的永久碑石,而且標出日軍屠城的歷史實錄。
 
由此可見,日本抹殺殺害3,700萬中國人的歷史,以為這麼做,便可以不當一回事,完全開脫罪行,豈不知弄巧反拙,中國不但在南京建碑,而且還會在全國任何有日軍罪行的地方,當作鐵證保留下來,既可警醒中國引以為訓,同時也警告日本罪行可一不可再!
 

廣島核爆被變調 日本從「加害者」變「受害者」

 
正如抹殺侵華的歷史一樣,廣島的核爆在安倍胡搞下,原本是反核戰的和平訴求,竟被變調為日本受害的鐵證。這一變調非同小可,核爆在廣島、長崎兩地發生,被解讀為日本是戰爭的受害者。核爆造成的殘殺慘狀,以「受害者」偷換概念,日本發動侵略戰的「加害者」身分立刻消失於無形,其可惡的程度,是將日軍侵略變成一般戰爭,無所謂誰侵略誰,總之就是打了一場戰爭。有勝有敗都不足怪罪於誰,殺戮戰場也不足為罪。
 
安倍如此解讀廣島核爆,是借此向世人展示核爆的慘烈,向世人證明日本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和中國的受害者沒兩樣,與其他受害者也無分別。
 
安倍自欺欺人,以為日本戰爭罪行經其如此偷換概念,便可逍遙法外。
 

美國為反共政治大赦戰犯

 
日本是戰爭的「加害者」,早在「東京大審判」的國際法庭有定案,而且還有數以千計的甲級戰犯被定罪。本來都該一一行刑,結果只吊死14名甲級戰犯。美國不顧國際法正義,認定日本在戰後可被利用反共。形勢急轉直下,其他戰犯一一釋放了。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原是已定罪的甲級戰犯,但被美軍重用,重返政壇,還當上首相。
 
美軍如此做,沒有經過國際法庭作出任何平反,而是純粹的反共政治決定,連法定的大赦也欠奉。只是美軍佔領日本,處理戰犯也由美國一手包辦,而戰勝國中國戰後迅速捲入內戰,國民政府需靠美軍援助,不會過問美軍如何處理戰犯。俄國也很快和美國陷入冷戰危機。日本不在自己手上,過問不了美國如何處理戰犯,而英國、澳洲、法國等西歐國家雖同屬戰勝國,戰後都聽從美國「話事」,同樣對戰犯問題視而不見。
 

國際法庭判決 為日軍戰犯定罪

 
總之,日軍的戰犯定罪,是國際法庭的判決。美國再如何開脫戰犯,也改變不了戰爭罪行的事實。日軍是十足十的戰爭「加害者」,這是不容狡辯的。
 
即使挨上兩粒原子彈的慘烈傷亡,也不能因此將「加害者」轉變為「受害者」。如果日本不發動侵略戰爭,犯下滔天罪行,殺害平民老幼婦女,將生人抓去做細菌化學武器的實驗,虐待殘殺戰俘等。沒有這些不容於戰爭法的罪行,便不會受到原子彈攻擊。
 

日軍頑抗 美用核爆迫天皇投降

 
更何況當時考慮應否使用原子彈時,美國內部高層官員與研發「曼哈頓工程」的原子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曾有過劇烈辯論。愛氏反對得最強硬,甚至和參與決定使用原子彈的徒弟割席脫離關係,但華盛頓軍方基於用與不用所造成的傷亡考慮,估計不用原子彈所造成的總傷亡,會遠比用來得高。
 
這估計是根據日軍的特性去判斷。從浴血硫磺島戰役所得到的經驗,日軍效忠天皇而戰,沒天皇的下令,軍人只有戰死或切腹而死,不會投降而求生,硫磺島戰場上被困的日軍,明知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依然誓死頑抗,打到彈盡便切腹而死。美軍處此戰況也只得奉陪到底,搞到連美軍也傷亡慘重。
 
美軍因此估計,愈是靠近日本本土,日本軍人更會瘋狂反擊。為加重打擊日本軍人的士氣,迫使其投降,美軍已展開對日本大城市的空擊轟炸,多個城市已陷入火海,但還得不到預期效果:投降!
 
無計可施下,美軍估計用核爆辦法的目的,是以極端的震撼力去撼醒天皇,讓其知道「天皇」威力已失靈而精神崩毀,在不知所措情況下投降。只要日皇宣佈投降,日軍只聽命於他,便會領命投降,再也不必像硫磺島所見,不但雙方軍人傷亡重大,平民也會被戰火波及,無法估計有多大傷亡。
 

歷史會對安倍的偷換概念作應得評斷

 
由此可見,即使用上核爆的手段,亦是日軍軍國主義誓死不降的訓練使然。安倍想借廣島的悲情來偷換概念,把「加害者」變為「受害者」,不但世人不會被誤導,反而讓人看到他身上仍流著軍國主義死不悔改的血液,歷史對他也會作出應得的加害於人的評斷。
 
封面圖片:Flickr/CC/Tatsuo Yamashita
 
原刊於大馬華人周刊第142期,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