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截然不同的香港政局:李家超是否要平衡中國利益和國際對香港的期望?

李家超要向什麼人描繪香港的未來?自然是相信中國持續發展、香港可以共同邁進的一群,至於餘下對中國繼續抱住懷疑態度的,多說無謂,在未來,他們只需要看到香港發生了什麼、沒有發生什麽,自然會作出選擇。

折騰了25年後,香港政局終於翻篇了,進入新局面。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於5月8日順利舉行,候選人李家超獲得1416張支持票,佔有效選票99%,以高票當選第6任行政長官。從去年中央頒布《港區國安法》到確立新的選舉安排,先後選出1500名選委、90位立法議員和新任行政長官,結束了從2012年「國民教育事件」開始,直到2019「黑暴」達到高峰,香港長達10年的動亂。

當然,因為香港政府內部長久以來積累的「離心離德」,仍然會阻礙重回正軌。儘管全世界的政權內,總有些不以國家和地區利益為依歸的政客,但香港政壇過去十多年都由四成「對着幹」的人物所組成,這些人物在面對政治壓力底下,毫無留戀、頭也不回迅速地離去,這些從未視香港為家的人物,為香港發展所造成的損害,可想而知。

特首選票是投在中央上

選舉結果是全無懸念的,但是各方對香港未來政局變化的評論仍值得關注,因為這反映出未來香港的「走法」。其中在親中媒體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句:「高票當選反映李家超獲得了來自各香港階層、各專業、各界別選委的信任與支持。」

是否如此?不是。對香港政制發展有正確的認知是很重要的,高票不是投在李家超身上的,而是投在中央政府上,他是中央屬意並且強調「唯一」的人選,態度非常明確。明知未來幾年,香港仍要擔起前緣受衝擊的開放地區,中央需要通過可靠的人選來完成香港的有效管治,李是被挑選的人物。

如果中央屬意的是陳茂波、梁振英、陳馮富珍,甚至是林鄭月娥,都會是唯一候選人,都會高票當選。當然不能否定,這個所謂「高票」的數目或會有差異,1400、1300還是1200。李家超一直相對低調,在香港政商界的關連較少,是他得到「普遍接受」的關鍵,當然更可能是得到中央屬意的重點。

但是港人需要明白,從今往後香港特首是得到中央充分「關顧」的。他的行動和政治取向代表中央,所以過去將香港問題歸咎於行政長官個人,對個人作出大量人身攻擊的「習慣」必須放棄。

李家超一直相對低調,在香港政商界的關連較少,是他得到「普遍接受」的關鍵,當然更可能是得到中央屬意的重點。(亞新社)
李家超一直相對低調,在香港政商界的關連較少,是他得到「普遍接受」的關鍵,當然更可能是得到中央屬意的重點。(亞新社)

國際輿論的3大疑問

國際傳媒對李家超當選的評價又如何?當然不會好,最客氣的也是提出一大堆問題,慣常的有3個:

其一是選舉代表性的問題(Mandate)。經常有傳媒評論,這次選舉缺乏授權,以及在一些人眼中,其合法性受到挑戰,即「小圈子」、「不民主」。但是這些年,從美國到英國、法國,證明了選舉就是製造分裂的遊戲,選舉民主制度已經徹底崩潰,其結果肯定得不到過半人支持之餘,肯定有過半數人反對。所以被媒體視為「獨裁」的政權,反而在當地得到更廣泛的支持。

其二是李家超的紀律部隊背景。不論是《紐約時報》或新加坡的CNA,都用上2/3篇幅來形容李的「不一樣」出身,並且標籤為香港政府走向「強硬」的代表。然而,從美國國務院內一個個西點軍校出身的「山頭」,以至新加坡以軍人出身的官員作為內閣主力看來,香港只不過是要追上「潮流」而已,也有實際好處。

更何況,紀律部隊出身也不見得必然辦事果斷與強硬,觀乎警務處前處長盧偉聰被戲稱「冇謂衝」,可見其辦事手法並非果斷,更沒有被列入美國第二輪制裁名單,足證警方出身並非決定因素。

其三,香港是外向型國際都市,是否要平衡中國利益和國際對香港的期望?更有質疑指,北京對香港的首要任務是維護政治安全,而不是保持其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全球樞紐,香港會否從一個全球金融和商業中心,轉變為中國狹隘的門戶角色?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央政府的態度是否變成強硬及保守。

現實是想要「脫鈎」、製造國際社會分裂的是美國,中國反而以更快速和開放的態度融入國際社會。正如最近德國寶馬集團就藉助中國開放汽車業,而加大對中國寶馬的控股權;另外,中國也更熱衷於與中度發展、發展中國家拓展關係。香港過去的問題就是沒有做好「中國門戶」的角色,對內地的發展方向疏離和缺乏足夠的認知。

香港過去的問題就是沒有做好「中國門戶」的角色,對內地的發展方向疏離和缺乏足夠的認知。(亞新社)
香港過去的問題就是沒有做好「中國門戶」的角色,對內地的發展方向疏離和缺乏足夠的認知。(亞新社)

香港只要考慮中國的利益

所以,未來李家超上任後,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嗎?不需要,香港只要考慮中國的利益,充分認識和配合中國的高速發展,並且主動探討末來對中國所能發揮的作用,香港自然能夠成為一個更具活力的國際城市。經過2019年的「黑暴」與疫情,中港已經連成一體,香港只要充分考慮中國的需要和利益,自然能確保香港長遠的利益。

至於李家超要向什麽人描繪香港的未來?自然是相信中國持續發展、香港可以共同邁進的一群,至於餘下對中國繼續抱住懷疑態度的,包括部分香港人、海外媒體、個人和企業,多説也無用。在未來,他們只需要看到香港發生了什麼、沒有發生什麽,自然會作出選擇。

最後,也有批評説李家超的政綱太簡單,甚至太單薄。這可能還是好事,香港面對的問題的確是千頭萬緒,例如,23條立法、年青人的問題、教育改革,以及內地通關等等。在新的政治環境下,它們有些很容易完成,也有需要更長遠的持續改變。

事情還得一件一件做

儘管並不容易,但眼前只要做好3件事:

一、明確制定香港房屋供應計劃,特別是公營房屋。這已經困擾香港幾十年了,不能再聽之任之;
二、確立香港公務員隊伍對中國有充分的認識和完全的忠誠,這是香港重新起步的基礎;以及
三、打好香港繼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往後幾年,香港肯定會遭遇巨大的金融衝擊,守好橋頭堡是香港關鍵責任。

最近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項忠告,應該對李家超同樣有效:「千絲萬縷也只有一個針孔,事情還得要一件一件做。」

霍詠強